周末,带儿子去图书馆借书,儿子问我:“爸爸,既然可以免费借书看,你为什么还买书读呢?”
我不由得思考起这个问题。我想只有到图书馆,才能感受到博览群书的氛围,只有畅游书海之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正如路遥所说:“任何狂妄的文人,只要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置身于书的海洋之中,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和可笑。”但图书馆的书不属于我,发现自己喜爱的书,只能浏览而很难深读细读反复读,更别说真正拥有了。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有藏书的癖好。一代伟人毛泽东藏书九万多册;鲁迅先生嗜书如命,他从15岁开始就抄书、买书、藏书,据说一生藏书一万四千多册;胡适先生的藏书摆满了四十个大书架。藏书当然不是为了摆设,只有真正去阅读,藏书才有意义。据记载,毛主席最爱读《二十四史》,他不仅通读了这部史书,而且对其中的很多章节反复阅读,做了大量的批注、圈划和评语。
当然,我们普通人不能和巨匠、伟人相比,但是买书、藏书是有必要的,我们自己的书,可以批注、圈划,可以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再读一遍,或者利用闲暇时间随手翻几页、看几行,这也是很轻松有效的化零为整的读书方法。
古人崇尚读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是让人羡慕的人生境界。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很难过上这样的生活了。但是买书藏书读书,是我们可以实现的。即使没有专门藏书的书房,添置一个书柜和几个小书架,摆放在客厅和床头还是可以实现的。
经常买新书,对于一个工薪族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记得多年前,我去新华书店买书,看着琳琅满目的新书爱不释手,但是一看价格,一本书至少要三五十块钱,不免让我犹豫起来。年轻的店员不厌其烦地介绍推荐,不买几本都不好意思走出书店了,我便买了两本心爱的书,花了八十多块钱。那时候的工资不高,我还是心疼了好几天,我才真正理解了过去读书人借书、抄书、淘旧书的无奈之举。
后来,我开始在网上书店淘书,便宜又快捷,价格是实体书店的一半甚至更少,《唐诗宋词》《诗经》《山海经》《史记》和更多的文学名著开始摆上了我的书架。对于新书我一开始舍不得轻易触碰翻折,不过还是下定决心,拥书入怀,和它们成为知己。我拿出笔在书本里轻轻画上精彩的句子,写上批注。书和我的心融为一体,彼此传递着思想的共鸣。看完一本书,心中仍然有鲠在喉,我便写书评和感悟,读一本书,可以写出三五篇读书感悟。
我看过的书,儿子拿过去继续看,他就会轻易找到书中的精彩和共鸣之处。很多书就是这样在我和儿子之间传阅、探讨。
有人说,何必浪费钱买书看呢?看过的书不是已经失去价值了吗?买书不如借书实惠。其实不用担心藏书失去价值,更不必担心读过的书变得无味,真正的好书值得反复阅读。据说,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一百遍,茅盾读《红楼梦》一百遍,巴金读《古文观止》一百遍。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所以,不同阶段读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富人可以给孩子留下巨额财产,入仕者可以给孩子铺平仕途之路,而普通人一生又能留下些什么呢?我想,金钱会被花完,只有书架上的一本本书,连同那些饱含岁月磨砺的思想才是留给后代永恒的财富。
但愿我们都能在书海中遨游,开启人生的智慧之门。
张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