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以水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江口一直是始兴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墟集。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浈江、墨江两江合“江口”。千百年来,许多谪吏经始兴江口南贬北归时,文人墨客过始兴江口时,面对悠悠浈水,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妙语连珠,真可谓文思泉涌吐真情,妙笔生花宣心声。诸如张九龄、韩愈、苏东坡、宋之问等。因而“始兴”“江口”就自然成为古代的文化名片与文化记忆,名传四方。
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于神龙元年间(公元705年)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南下经过始兴江口时写下一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台。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这首五言排律,总共80个字,分为8句,每句10个字。该诗通过描绘岭南风景以及自身心境,抒发了诗人在异乡途中的沧怀之情。诗中使用大量的山水意象,运用婉约诗流派的写作方式和丰富而精致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首句“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描述诗人穿越了闽地的群山,乘风向南国粤地进发,一路观赏周围壮丽的山水美景,属于开篇抒情描写。展现出行者的豪情气势,揭示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第二句“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宿云低垂在山之巅,残月弯弯升起犹如在蚌壳之中,描摹出天空云层的千姿百态,饱含忧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天空中的云朵、落日和月亮都变得异常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句“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述了薜荔草木繁茂,青气摇荡,枝叶繁盛的桄榔树遮盖了碧色的台阶,表现出南方植物茂盛的生机和神韵。用典博采众长,展现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使风景描写更加生动。
第四句“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桂花带露开放,散发着馥郁的香气,碧水在河石之间流淌,击打溪石,潺潺作响。“桂香”营造出清凉恬静的氛围,“石响”则极富音韵感。此句可谓是自省精神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与升华。文字浓郁深厚,余味悠长。
第五句“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描写了两岸的动物景象,黑猿抱着树枝高声啼叫,翡翠鸟衔花飞舞,展现出这个地方生机勃勃的一面,使整首诗给人以一种丰富、生动的感觉。
第六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尽管岭南的景色赏心悦目,但意欲回归北方故里的思乡之情无比强烈。
第七句“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黑发变成白发,意喻人生老去。此外,诗人还感慨事业不如意,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并有彷徨失落的心态,直抒胸臆。
末句“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行”字体现了诗人返乡的决心,故园的田野和草叶需要修剪,还等待着他早日回去,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寂寥感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宋之问的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更是将诗人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渗透其中。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表达,情感真挚、意境清新、意象优美、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客观世界独具慧眼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生动感和抒情力,辩证而巧妙地交织了风景和人物情感,反映了唐代早期文人身处异乡的辛酸和不安,无论是从诗歌结构编排还是用词选材等方面来看,都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唐诗佳作,值得我们鉴赏和学习。
曾令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