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最早与书相识,源于一本小人书。
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到圩上去,看见人家摆地摊卖小人书,我就深深地被小人书的封面吸引住了。经过我再三吵闹,父亲才给我买了一本。
那是一个下雨的傍晚,父亲没有出去劳作。我从抽屉底拿出那本父亲给我买的小人书,并搬来小板凳,和姐姐围着父亲坐了下来,请求他给我们讲书上的故事。父亲拿着小人书,笑呵呵地摩挲着书,轻轻地翻开了书页。姐姐在旁边一直用手比划着指这指那,姐姐那时已经上小学,认得很多字了,她时不时大胆地说:“爸爸讲错了,爸爸讲错了。”父亲迁就了她,我也半信半疑。看到姐姐那得意的样子,我迅速从父亲手中抢过小人书,左看看,右看看,急躁地大声说:“在哪里,在哪里?”并急切地央求姐姐指给我看,引得一家人都笑了。
上小学了,除了课本就没有课外书了,但还好有我姐姐留给我的《字典》,我记得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放了学,我就躺在门口的竹摇椅上翻看字典,足足翻看了一个月。
上了初中,第一次走进学校阅览室时,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课外书。在那里,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课外知识,愉快地度过了午休前短暂的美好时光。这种美好伴着我在校园成长。初中这段时间,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世界》《呼啸山庄》《我的大学》等文学作品。后来,我向其他同学借了《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我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历时一个月,把书里的内容全部抄了下来。
读书丰富了我的心灵,也为我打开了一个梦想的空间,使我有幸与文学结缘。一天傍晚,教室来了一位诗人,诗人的模样已经记不清,也不记得他讲了什么。不过,诗人的出现被一群女生“包围”了,这让我很羡慕,很多女生都买了他的诗集。有一个女生问我为什么不买一本呢,我却很不屑地说,不就是写诗吗,我也会。嘴上虽这么说,但时至今日,我还是不太会写诗。不过就是从那时起,我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梦想,要当一名作家。从此,我便开始追逐梦想。但最初的投稿并不顺利,如石沉大海。2000年,我有幸在《南方文学》发表了第一首诗,就这样,我的文字终于变成了铅字,我也从读者变成了作者。
初中毕业,我想放弃学业,因为大部分的精力用于读课外书,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不过,这事被母亲阻止了,她说,你不读书有什么出息!最后,我只能循规蹈矩继续读高中、上大学。
出来工作了,书也经常买,但读得并不多,但这一辈子注定与书相连。2009年9月我到了电视台工作。2010年10月,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的我因工作过劳,病倒了,在医院住了整整一个月。因为生病,我体悟到人生的无常,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2012年10月某天的一个下午,阳光热辣地照在我的脸上,我慵懒地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我无关,我寻思着,我的小妞一天天长大,我也慢慢地老去,但怎样去教育她呢?这对刚做父亲不久的我来说,却无从下手。我想,应该订一些婴幼儿杂志,给她讲讲故事。虽然萌生了这种想法,但婴幼儿杂志很贵。没有办法,我只好重新拾起这期间中断的写作,梦想又被重新点燃。
经过多年的努力,至今已出版了30多册儿童文学图书。我把出版的图书赠送给中国图书馆收藏,希望喜欢的人能够读它,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感到欣慰。
回想过去,我在思考读书能够给我带来什么:读书让我变得自信了,让我学会思考,学会与人生和解。书籍无穷尽,人生有长短。假如有一天,我很老很老了,哪儿也去不了,至少还有书的陪伴,就不会觉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