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夏的午后,在阳台上读完了范雨素的《久别重逢》,合上书本,被书中悲欢离合的真情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久别重逢》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中,根据自身经历,范雨素塑造了女主角范菊人,讲述了范菊人在故乡成长与在北京漂泊的艰辛故事。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毫不出彩,而心生绝望;如果你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卑微地挣扎,或许你读了范雨素的《久别重逢》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017年,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爆了网络。当年来自湖北襄阳在北京做育儿嫂的44岁的范雨素被卷入流量的“沙尘暴”。她没有被抛起来,生活也没有被重新“装订”,范雨素主动选择退回到原本的生活轨迹。六年来她仍旧住在皮村,打工、写作,“上午是生存,下午是生活”。六年后,她带着新作《久别重逢》,平静归来。
《久别重逢》是交织了苦难与诗意的写作。小说从童话般的梦境开始,讲述了“我”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见闻、村庄的历史和家族的故事,而“我”与大桑树爷爷结下的寻找“催生灵兽”的约定,正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在寻找灵兽的召唤下,“我”思索起生命的意义,渴望成为中国的第欧根尼,走出祖辈生活的村庄。
小说中,“我”在中国南方度过了流浪生涯,当了六年的乡村老师、经历了高考失败,之后决意加入北漂行列,阴差阳错地成了“盗墓者”的放哨人,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尔后,“我”继续寻找灵兽。最终,一贫如洗的“我”不得不拖着孩子重返北京,搬进农民工居住的城中村,做起育婴嫂和家政女工,遭到了雇主霸凌,还患上了“文明恐惧症”……
作为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虚构与现实在范雨素的书中界限并不清晰,女主人公“范菊人”与她同姓;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打工妈妈与留守儿童”的故事,“她们在思念她们留在地球上的孩子,她们是仙女,她们下了凡尘,和人间的男子生下了孩子,她们又回到了天界。她们的孩子成了地上的留守儿童”。
阅读《久别重逢》让我们感到惊讶……范雨素,一个育儿嫂竟写出“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样的文字。12岁时,范雨素一人离开湖北老家,流浪三个月回家。小哥哥帮她找了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但日子如白开水一样平淡。20岁的范雨素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来到北京。后来嫁人、被家暴、离婚,她当育儿嫂,独自带两个女儿在北京皮村生活。
在小说中,范雨素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并以此阐发了文学与生命的互文性联系。这说明,文学既是她的精神诉求,也是她的自我疗救。在历史和回忆的暧昧纠葛下,漂泊不居的“我”终于在文学的理想国度,寻到了安置之地,让一生中漫长且痛苦的经历,得到了宽广的理解与沉静的释怀。
每一次阅读《久别重逢》,作者字里行间细腻的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浮现在眼前,感同身受,给人一种全新的思考和体悟,震撼着我的心灵。
作为女性读者,非常欣赏范雨素的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让我们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面向未来,在新时代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杨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