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到网上淘到的书,心中甚是欢喜。抱着沉甸甸的一箱子书,上楼梯的脚步却分外的轻快。
早些年,还是当学生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三元五元零钱,在兜兜里总放不住。流连于地摊上,徘徊于旧书店,总要想着法子淘来老师曾经提过的世界名著呀,有意无意地流露出读书人对书的痴爱。那时根本不懂书有盗版与正版的区别。虽然常常淘来的书可能是盗版,照样读得津津有味。并且无论淘来的旧书多残破,印刷多么不堪,我一律细致耐心地用厚实的铜版纸(一些大型的卖场或公司宣传庆祝很是舍得下本的那种彩页)进行包装,郑重地题上某某人某年某月藏书字样。这样的行为仿佛能让自己颇为高雅。
工作之初,工资很是微薄,常常某月若多些同学同事结婚出嫁生孩子等喜事需要凑份子,我有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无法保障。行万里路,是十二分的不切实际的,因为没闲没钱。那段时间竟然有着青春的迷茫,特别喜欢听一首《我想去桂林》的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青春躁动的内心有点抓狂,现实岂止是骨感,现实是伤感,是痛感;在青春的伤痛中自我疗伤,行万里路不可得,读万卷书总该可以吧。那时,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浸泡在阅读中,让书籍滋润了整个青春的时代。
为了获得更多的书籍来阅读,年轻的我原本就不懂版权,只要便宜,有书可读,将心仪已久的书据为己有,根本不管不顾盗版正版,于是,淘书的目标不仅仅是地摊和旧书店了。
时代也在发展变化,不知什么时候,街头巷尾出现了打折书,一百元钱可以淘回沉甸甸的一大包书,背着肩膀勒着痛,提着手剋着痛,总之,那沉重的书包里是满满的收获与幸福。
只是,翻开看一些盗版特别水的书籍,有点伤脑,没办法,边读边拿支红笔将一些明显的错别字修改过来;有的段落或者页面印刷不清晰,就辨认后边用笔填写边阅读;这样不断触摸按压,有的书质量太差,还没等我完全读完就散开了——读盗版书不容易呀!
那时候的我特别理解,也特别支持孔乙己的“偷书”。鲁迅先生细腻的文笔令孔乙己的形象鲜活如初——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不管别人读到孔乙己的酸腐也好卑微也罢,可我始终相信孔乙己的确有着对书籍的痴爱,我更知道鲁迅先生对书籍的热爱与痴情。读书人怎么能不对书有一种天然的占有欲呢!
而那时候我对书的占有欲强烈到已经不管书是否是盗版了,只要我书中的女神还是那个女神,我哪里管她,今天穿的衣服是否廉价,明天她是否曾经私奔或改嫁过,只要她此时属于我,我的心里就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还记得,《百年孤独》风靡全国时,我也花了高价,按照原价买了一本。至今,我的书柜里还珍藏很多书籍,很多是我青少年时期看过的——因为它们都陪伴过我,都滋养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