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方面,鲁迅先生的观念可谓非常现代,他也非常尽责,很多做法值得大家学习。这些在周海婴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到,也可以从他在100多年前写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窥见端倪。
父子间天然有爱
鲁迅在1919年写过一篇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是从改革中国的家庭着眼,讲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传统的中国伦理把父母生养子女看作是一种很大的恩典,因此子女天然就要孝。鲁迅用现代的科学常识说,父母对于子女没有什么恩可言,因为生命的诞生、成长是自然过程,人类要延续、生物要延续是自然的现象,并不是有多大的恩。这是他的一个立足点,主要还是针对传统中国伦理里认为父子关系跟君臣关系一样,是一个等级关系,而处于子地位的一定要无条件服从父亲,就是鲁迅说的父对于子有无上的权威,这一点对于(孩子)个性非常压抑,在当时新文化人看来是非常不好的。
鲁迅认为,父和子的关系具有一种天然的爱,父母生了孩子,天然的就爱孩子,而且这种爱,非常的深广。反过来,子女对于父母也是天然的爱,子女就是爱父母,在意父母,关切父母。正常的人类家庭关系是由爱来连接的。
怎样做父亲
然后,鲁迅谈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说做父亲的人首先要爱己,什么叫爱己呢?实际上就是洁身自爱,自己要对自己有所要求,自我修为。他举了一个例子,易卜生的戏剧《群鬼》里,父亲放荡不羁,家庭实际上名存实亡。父亲去世,母亲为了维系家庭,好好地养育这个孩子,也不告诉孩子他父亲的荒唐行为。哪知道这个父亲虽然死了,但是把梅毒传给了儿子。儿子后来病毒发作非常痛苦,痛苦到要自杀,让他妈妈帮他自杀。他有一句话让鲁迅觉得很震惊,他说,我不曾叫你生我,你们把我生下来,我是多么的痛苦啊,妈妈你把这个生命收回吧,我不要它。这个情节、这些语言非常具有震撼力,鲁迅评价说极其地“震惊和戒惧”。父母的行为不检点,给孩子带来的这种痛苦,是终生的,而且是无法弥补、无法改变的。所以说父母是有责任要自爱的,如果不自爱就没有做父亲的资格。
第二,鲁迅说要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便要有独立的精神和本领,要有广博的趣味,最后一点特别重要,还要有高雅的娱乐。如果做父母的成天吃喝、赌博、花天酒地的,那你是没有资格做父亲的。
幸福度日,合理做人
养育孩子方面,鲁迅说中国家庭有两个弊端,一是光知道生不知道养,就是生完以后就完全放纵,孩子往往由于过分的溺爱,成为一个“小霸王”;第二种呢,是过分地压抑孩子,父母对孩子冷冰冰的,而且动不动就呵斥、苛求,这样孩子就变得很胆小、很胆怯。这两种,鲁迅说都不会有完整的、现代的、独立的人格。鲁迅认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的,人格平等的,相互关爱的。他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抹煞了‘爱’,一味说‘恩’,又因此责望报偿,那便不但败坏了父子间的道德,而且也大反于做父母的实际的真情,播下乖剌的种子。”也就是说,父母不是以一种出自天然的爱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而是一种债主似的施恩,要孩子如何回报,那一开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不对等,而且不正常。
这些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性。我们现在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间缺乏平等协商,缺乏平等的体贴和关爱,缺乏同情,虽然看起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对孩子的未来设计得非常好,但常常违背孩子的天性,压抑孩子。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说孩子要挣多少钱来报恩,要做多大的官来光宗耀祖,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健全的独立的人。这就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鲁迅有一段很著名的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鲁迅去世前留下了一系列的遗言,他说,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过生活,而千万不要去做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周海婴后来的发展,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学的物理。他搞无线电,也喜欢摄影,一辈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杨联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