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首由翁想想作词、石衡作曲、王琇深情演绎的新歌《处处桃花源》,一经发布,便刷屏朋友圈,唱响黄石,传遍大江南北。
歌词中写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我欲乘舟九千里,再寻桃花源……”。
这首集民歌与流行音乐于一曲的歌词,之所以能像阿牛的《桃花朵朵开》、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那样产生“桃花”效应,以我的一孔之见,无外乎如下几点原因:
情动于中。翁想想长期生活在黄石,黄石是她的第二故乡,她目睹黄石近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和飞速发展的喜人成就,于是,激情迸发,顿生灵感,一首饱含对黄石浓浓深情的《处处桃花源》便在作者笔下产生了。用翁想想的话说:“我走过很多地方,深深为祖国大地如画美景感到震撼。特别是去年我去了一趟大冶火石村,美丽的乡村画卷让我很受感动,心里有股冲动,为家乡宣传,很快就写出了这首歌的歌词。”
桃花文化的传承。桃花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充满着浪漫、诗意和生命力的花卉。曹植曾有诗曰“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更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人们勾勒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殊不知,自古以来,黄石就是一个桃花之乡,这里的人民对桃花情有独钟。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中就曾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千古名句。不仅如此,勤劳的黄石人还在家乡漫山遍野种起了桃树,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还要开展“踏青”活动,赏桃花,品桃花酒。这一切,让作者产生灵感,激发出一种创作冲动,于是,兴之所至,写出了这首深受百姓喜欢的歌曲。
厚重的文化底蕴。词作者翁想想是市作协副主席、女人花读书会会长,著有《电视门》《性别女》《一毕业就结婚》等长篇小说和非虚构作品10余部。长期的写作积淀极大地丰富了她的创作灵感,于是,写起这首歌词来,一些古诗名句所描绘的画面历历在眼前,她信手拈来,巧妙地借用在歌词之中。
妙题出新。“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品歌词亦然。一首歌词的题目,是歌词的“门户”。好的歌词题目,使人一见而“喜”,一见生“奇”,顿生吟唱之欲。《处处桃花源》这一标题既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又超越了《桃花源记》,陶渊明的桃花源是虚构的人们向往的乐土,而现在,黄石处处美景,处处桃花源。这样,让人顿生好奇,启人遐想。
名句的借用。歌词一开篇,就借用了唐代诗圣杜甫《绝句其一》中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句。春回大地,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里弥漫着花草的香味。这一开篇,大起大合,文思跌宕,就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极有画面感,扣人心弦。于是,引出后面“我欲乘舟九千里,再寻桃花源……”,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份浪漫情怀。
在歌词中,还活用了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名句,让人联想到在稻花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这一切极大地丰富了歌词的文化内涵。
念白手法的穿插。《处处桃花源》这首歌歌词优美、内涵丰富,一经传到石衡手里,便迅即谱成了曲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唱过程中,这首歌采用民歌形式,将黄石春色融入旋律中,中间穿插的童声念白,让歌曲更多了几分真挚与童真,给歌曲的传唱增添了趣味性。
翁想想平时写文章习惯用这一笔名,本名是罗桃仙,足见其对桃花的喜爱和对自由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她眼里,这一切梦想已成真,也难怪,一次下乡采风,让她触景生情,竟如此舒展洒脱,写出这首堪称桃花经典的歌词来。但愿这首歌能一路高歌,唱响神州大地。
皮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