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惊天壮举,它以睿智勇猛的斗争韬略,毅然摆脱了几十万敌兵的围追堵截,一举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体撰写的《红色文物中的长征》,用历史遗存追溯峥嵘岁月,让英雄的赞歌广为传颂,响彻神州;让英雄的伟绩光耀着中华,照亮长征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而文物又堪称历史的“活化石”。如何把历史和文物,特别是红色文物在其中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本书作者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们凭借集体创作上的优势,在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时间编排秩序,以馆藏的几十件长征时期的珍贵文物为依托,深情讲述红色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将红军将士和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与革命精神,也一并说道出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坚强。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力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广大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殊死较量,终于夺取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回顾这段历史,作者满怀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情,以时而沉郁、时而欢欣、时而肃穆、时而庄重的笔触,秉持着“见物、见人、见精神”的深刻意蕴,通过一件件泛着时代光华的红色文物,以点带面,奋力书写出一部恢宏的长征史诗,写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光荣的历史。
这些斑驳的红色文物,是无数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中有红六军团途经贵州石阡县打土豪时分给群众的毯子,彰显出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鱼水情深。有红军为抢渡湘江绘制的《灌兴全之间路线图》,体现出全军将士狭路相逢智者胜的英雄气概。有红军强渡乌江时使用的棕绳,有力地表现了勇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有方志敏烈士撰写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手稿,字里行间满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深,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高尚气节。有革命领袖接受斯诺采访时戴过的八角帽,为红星照耀中国增添了最美的时代注脚……
书中,作者犁开红色文物厚重的历史肌理,于宣讲革命故事的热切书写中,全景式地勾勒出一幅雄阔的长征画卷,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江西于都拉开战略大转移的帷幕。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翻越老山界,到遵义会议结束四渡赤水出奇兵。从强攻娄山关、飞渡泸定桥、夺取腊子口,到爬雪山、过草地、三军将士大会师,作者在描摹这场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时,除了集中展现出红军领袖们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外;还热情颂扬了陈树湘、高秀英等一众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他们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红军领袖和众多将士们身上,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他们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胸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的拼搏斗志;为了正义的事业取得成功,紧密团结群众,敢于奋斗的优良品格,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一件文物一首歌,一词一阙颂英雄。擦拭掉红色文物上的累累沧桑,就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巨大贡献,在开拓创新中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于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开创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千秋大业。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