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川地处南粤之西,临江傍海,自古以来人文辈出。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吴川人有闯劲,敢拼,刻苦耐劳,靠的是勤奋进取,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和能工巧匠,被标识为“中国建筑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吴川具有优越的人文底蕴,在晚清道光年间曾出过粤西唯一一位状元,这位举世闻名的人物便是曾入幕翰林的林召棠。林召棠是一代读书人的楷模,他晚年在乡办学,培养了许多学人,他淡泊名利,甘居平淡而能怜悯贫苦的风尚情操至今仍备受推崇。从乡村走出的伍爱辉自小被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浸淫,热爱读书,喜欢写作,钟情山水,时常踏足吴川当地和远方的乡野田园、风景名胜,对人文地理怀有一颗炽热的心,必是受到一方人文水土潜移默化的熏陶了。
这本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集子,分为五个专辑组成,共66篇散文游记。这本文集标记为“地理文丛”是十分贴切的,因为贯穿全书的主轴离不开作者畅叙“行旅”的主题,纵观全书,这是一本游记散文,但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狭义的一本游记集,作者经历过长时的旅途跋涉,它汇集了作者对不同地域人文历史研究的成果,使得该部集子不局限于本土范畴之内,且也兼具了宏观视野的一本散文集。
二
读《情溢山水》,知道伍爱辉不仅是一位热爱山水的行旅者,他同时醉心于对历史文化的考究。每一次旅行有不同的感受,作者经历跋山涉水,也是一次文化之旅的体验。在游记写作层面,作者去过广西百色之南鹅泉、去过湘西张家界、去过靖西渠洋湖、去过云南新兴九乡风景区,走遍大陆的山山水水,每到一个地方,记录了那里的人文地理和异域风情,可谓是一位穿梭在山水之间的行旅者。
第一辑《奇山秀水》重点抒写了故乡吴川山水人文之美。我们从《山清水秀吴川美》看到作者写山旁征博引,古代诗词信手拈来,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及深厚的人文素养。吴川古来多山,有特思山、丽山、特呈山、文翁岭,有吴川海域,有鉴江河流,历代均有文人墨士吟诗赞颂之。沉浸在吴川山清水秀的地域,伍爱辉有着发古幽思之情,如写吴川古景丽山,作者引述明代洪武年间吴川知县汪季清一览群山而小登丽山,乾隆进士林闱阶以诗赋山别有一番乡山古韵。林召棠作《丽山樵唱》呈现了夕阳美景,山色浓丽的一派景象。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论语·雍也》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者通过写山,从各代文人与山的渊源,突出了吴川的人文璀璨。
吴川素来有古朴、淳厚的民风。《吴川风景画不如》写黄坡百花争艳的花海世界,乡村旅游业正蓬勃发展;田艾籺、簸箕炊、炒粉、蛤蒌饭和番薯糖水,这一道道美食,散发着原味的民俗乡风,也许只有去到了吴川,你才能感受到吴川自然风景与民风淳朴之美。
《秋韵涵诗意,仙境落人间》写的是桂林龙脊的梯田风景。置身观景平台,美景尽收眼底,美食在眼前,作者一边品尝竹筒饭,一边观赏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梯田胜景。作者善于结合历史写梯田的演变,细腻的笔下勾画了山顶原始森林的葱郁、气势磅礴的梯田以及壮、瑶族寨区分布在山中,展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风光和梯田自然风光的美好。伍爱辉在探访自然山水的行旅途中,别有闲情雅致。在写景上,他注重细节描写,如《雾醉小东江》:“江之两岸群山环抱,原始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水气难消,空气潮湿,常常雾气笼罩,白烟袅袅,缥缈飘逸,云蒸霞蔚,弥漫了山水。朦胧隐约,像轻纱似梦幻……”作者的笔下,小东江犹如一幅古典画卷。如《小家碧玉鹅泉美》,他把稻田、村舍、青山碧水、竹影、花草的摇曳、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以及岸上自然放养的动物,都写得格外细致,那种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自然景观,那种朴美和淳厚的乡风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历史学家推断陶氏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一种虚构,但作者笔下的鹅泉却是实际的一种存在。
三
第二辑《生物趣记》是记述作者写荷花、红树林、蝴蝶兰、凤凰树、化橘红、杨桃、油菜花、菠萝、石榴、荔枝等充满自然香味的种植类植物。在具体的事物描写当中,作者融入了人文历史的元素,从而提高文章的厚度。如《乾塘探史观荷记》里,作者对宋末陈氏从福建迁徙而来在乾塘开基立业,历史探究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突显了坡头人文古远和有着种荷传统的乾塘南寨村那道亮丽的荷风。
《高桥红树林印象》展现了万亩红树林的自然生态之美。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红树林也许平凡,扎根在泥沙中却不畏惧风吹雨淋,不畏惧惊涛骇浪;红树林虽弱,意志却坚定如磐石。借物写人,具有现实启发意义。亦如写蝴蝶兰,作者喜欢它的素雅、不俗气,喜欢其秀而不傲,端庄而不卑不亢。这种贴近自然朴素的情怀可见作者抱有素心的情操。不管写何种植物,作者往往有一种情结,描写中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哲理。
第三辑《村镇走笔》是这本文集“行旅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篇章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探索的专注与执着。如他讲述隋唐与吴川的地域关系,又如宋末与吴川内在的联系,历史各个朝代的演变,来龙去脉,作者有着深层次的探索。当我们从《状元故里走笔》读到吴川霞街村出过十六位举人、三位进士、一位状元,你不得不赞叹这里人文古远,文风蔚然可观。当你了解这里的月饼文化、籺文化、粽子文化有悠远的源头,你不得不感叹这里饮食文化的独特。
《旧县村寻踪问古》有写宋末彭清平、彭清斋卫国护主的忠贞节气,忠烈的风骨代代照拂着绵绵不断的后裔。《湘西女神凤凰城》是作者探访湘西凤凰的人文历史,在写到沈从文时,作者写道:“沈老先生的故居,是一座蕴含深厚永远掘取不尽的文化知识殿堂,是沈从文用心血凝结的永不坍塌的文化丰碑,也是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可见伍爱辉对这位“乡土文学”大家的尊崇,也是对人文精神的关切。
第四、第五辑写文人园馆“行旅”与宗祠堂前幽思怀古。作者造访过许多地方的名园馆舍,在新会梁启超故居,仰慕梁氏的学识;描写佛山清晖园的清雅优美;雷州《陈瑸纪念馆行》里介绍陈瑸为官一方,清正廉明的形象,这些“士大夫”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柳宗元被贬柳州重建孔庙,开一代纯朴的风气,可见一代文豪以儒入世的积极思想,作者步履追溯的是唐风儒韵。拜谒伍大忠丞祠,追溯宗族本源,慎终追远,讲述伍氏抱朴守初读书传世的宗风,作者还提及了伍氏后人抗元英雄伍隆起在抵抗元兵中表现出英勇与忠贞的品格。
作者在写历史人物时,“名士文化”“士大夫精神”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他倾注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以弘扬历史文化引为己任,这是相当难得的。
四
伍爱辉在散文写作上,侧重以叙事为主,叙事中夹有抒情,其间融入了大量历史人物题材,从而丰富在游记写作中的内涵,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互,叙事与历史人物结合,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与趣味性。整本文集参考了大量地方县志等文史资料,因此这本集子重现了许多文化名人的历史事迹,从中可看出作者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将历史文化与游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尝试,事实上这是有先例可循的,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也将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融入他的游记散文中,这不但加大了文章的厚度,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仔细审视这本集子,你会发觉这本融合了“游历行迹与历史文化结合”的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邓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