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好散文的缘故,我买了很多作家的散文,在众多的作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鲁迅、梁衡、李汉荣、丁立梅、王太生的散文,尤其是李汉荣的散文。
《李汉荣散文选集》是我退休后买的第一本散文集,于我而言,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把书一遍又一遍从头看到尾,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兴奋。
《李汉荣散文选集》共有91篇文章,分老屋、远去的田园、动物的眼睛、南山、感念先祖等六个小辑。每一个小辑里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我都觉得是温暖的,有温度,有情怀;都是丰富的,有血肉,有神采。
俗话说,文如其人,见字如心。我不认识李汉荣,但我可以通过他写的文字去认识他,去了解他,去熟悉他。从《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替母亲梳头》《外婆的手纹》读出作者对父母亲人的缅怀和爱;从《老屋》《水磨坊》《远去的田园》读出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眷恋;从《野地》《山中访友》《田埂上的野花芳草》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恩;从《悼念一只鸡》《水边,那只白鹤》《为生灵哭泣》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同情……草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流星辰,天地宇宙银河都是作者讴歌赞美的对象。通过这本散文集,我认为我认识的李汉荣是一个彻底的博爱主义者。他不仅爱父母,爱亲人,爱家乡,更爱大自然,他不仅是人伦意义上的人子,更是天地宇宙和自然界的赤子。
李汉荣是写诗出身的,至今写了3000多首;李汉荣后来也写散文,至今也写了3000多篇。诗人的经历,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艾略特说过,诗的功能是净化部落的方言。我想,李汉荣是深谙此道的。读他的散文,感觉也具备同样的功效。他的语言朴素、纯净、细腻、空灵,诗性的文字和瑰丽的想象,洋溢着芬芳,直抵我的肺腑。如《纺车记忆》:“母亲纺线时的神态,专注的眼神,没有语言能够形容。她看着左手的棉芯被纺车一点点抽成白色的细线,稍不留意,线索拉断,又得从头再来。她看着棉花一寸寸变成线,她目送着棉花不断地离开自己,变成线,变成布,变成衣服,变成生活的颜色和款式。”将母亲手摇纺车的场景美好而诗意地呈现出来,镜头感画面感极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如《林中溪水》:“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树穿花,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走过,一切从我获得记忆。”清清的溪水,涤荡着人的心田,在句式的组合上,采用长句,短句间隔交织,灵动自然,读起来很有诗的韵味,滋味幽长,回味无穷。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一文吸引了我的视线。“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灵魂对话。”“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成就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奇特的想象伴随着理性的思考,温婉的文字闪烁着深邃的哲思。这些闪烁着光芒的文字,张力十足,感染着我,撞击着我,震撼着我。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本集子中的散文,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有古代的天空,远去的乡村,父亲的农具,母亲的信仰,神圣的南山,林中的溪水,纯洁的白云,今夜的泪水,黑夜里的文字,月光下的探访,动物们的眼睛,与植物们的相处……没有什么重大的题材,但是篇篇都堪称经典,文采飞扬,文笔生动活泼,长于想象,富于哲理。如《扁担》:“扁担具有一种简单朴素的美感,这正是劳动的特征。当一个人随意把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就变成了一个“大”字。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是劳动,使渺小的人类变大了。”作者在《水边的孔子》中写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哲学也是诗,包含了孔子对苍茫宇宙的浩叹和对短暂人生的留恋……孔子的哲学是这般朴素亲切,这大约是他经常在水边沉思的缘故,流水打湿他的语言,加深了他的思想,所以,孔子的深刻是水的深刻,谁都可以盛一勺带进自己的生活,谁也不能穷尽水的渊源,更多的时候只能倾听并接受他亲切的渗透。”作者并不是要大家都去水边“发呆”,而是要大家多亲近自然,多观察生活,多体悟生活,这样思想就不会缺少泥土的气息和鲜活的力量。
在自序中,李汉荣谈到,写作就是修道和悟道。道高则文高。好的散文就是那种触摸到永恒的“道”的散文。这是一本指导我怎样写散文的教科书,不仅给我带来了审美感受和精神共鸣,而且它让我有了将散文写作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李汉荣的文字灵动而活泼,质朴而真诚,而且能让人内心变得柔软,把人变得干净,让人学会感恩。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奇特的想象,理性的思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虔诚感恩,对生活、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美学孜孜的探求,对精神灵魂深度的触摸。我喜欢李汉荣,他是我的偶像。
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