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唐朝陆羽的《茶经》、韦巨源的《食谱》,到宋朝窦苹的《酒谱》;从苏东坡酿酒并作《东坡酒经》,到袁枚的《随园食单》,一代代文人不只是美食制作的实践者,还用笔为饮食文化推波助澜,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和散文里留下不少关于美食的记载,让后人可以透过漫漫的时光穿越到古代去品味、体验。近日,阳江本土作家、疍家人杨计文先生出版一本叫《闸坡风味》的美食小品文集,可视为此一文人传统风气的延续。这是一本专门介绍其家乡闸坡的饮食文化的书,美文、美食,读后让人垂涎三尺。
该书约略有几大特点。首先,作者知识渊博,特别是关于大海,关于海产品和烹饪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书中涉及150种风味食品,大多数是海产品;作者从海产品的捕捞、特性、烹饪方式进行全方位介绍,特别将中国传统的“医食同源”这一精神发扬光大,作者为此专门列出一个“清汤、海产药膳汤”章节,引经据典,对食品的药用价值进行深入介绍。比如:金鼓鱼煲百合,清热润肺;章鱼黄芪党参猪骨汤,可补气血等等。
其次,作者的文笔流畅优美,行文不温不火,徐徐展开,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有诗意的美食世界。比如他写《豉汁焖水蕹菜》,下笔先写闸坡莳元村的水蕹菜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顺理成章想到豉汁焖水蕹菜应很美味,然后补一笔介绍“阳江三宝”之一的豆豉,接着写暑季走街串巷卖水蕹菜,邻居当过童养媳的贵婶子做水蕹菜特别有风味。最后作者才写如何做豉汁焖水蕹菜。这样的行文饶有趣味,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一个审美的领域,通过优美的文字,体味到美食的魅力。
再次,写出人情美与人世间的烟火味。食品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人们的迎来送往,美食必不可少。从作者的副标题就可知道美食包含的人情之美。比如《墨鱼干粉葛马蹄猪手汤——痴心酿得家味道》《章鱼黄芪党参猪骨汤——父母情深制汤鲜》《咸馍仔——味含乡愁添情结》《圆子——一碗风味意团圆》等等,都显示出浓浓的亲情、乡情、邻里情。他在《大乌鱼饭》里写道:“小时侯常见如此情景:今天左家有好吃的,免不了叫上右家过来品尝;明天东家做了新鲜的美食,也免不了叫上西家过来尝鲜。在闸坡,甚至一家有好吃的,一巷子的人分享。”作者感叹“这种邻里情于过去物质贫乏的生活,不仅是分享,更是相互关照、抱团取暖在美食上的体现”。是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美食是在充满人情味的分享氛围中才更彰显其价值。
作者对美食的理解不只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描述,有些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况味。在《椰菜饭》一文中,作者回忆艰苦的岁月里粮食匮乏,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只好用椰菜作馅料制饭。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椰菜饭加上了各种配料,风味比以往胜了好多,过往岁月椰菜饭度饥荒那种独特的感受也只留在记忆中了。在《咸馍仔》中,作者叙述用咸馍仔这种经典的闸坡小食接待去港三十年的游子,让他吃得热泪盈眶,少年滋味,乡情难忘。《清蒸斗嫁》文中写到人们在捕捉斗嫁时与之斗智斗勇。作者感叹:“斗嫁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个性也顽强,容不得欺负,即使遭到灭顶之灾,也宁死不屈,保持气节。”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食书写,更有了生存哲学的意味了。
少时读过一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知道捕鱼之艰辛和风险。书中作者这方面也有涉及,不过不多,也许现代捕捞技术和风险不同往日吧。但当我们品尝美味海鲜之时,不要忘记了捕鱼人为此付出的辛劳。
陈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