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阳江籍作家洪永争的新作《巷子里的木棉树》入选2023年广东省“暑假一本好书”,连忙找来一读为快。
这部小说以外来工生活的城中村(小巷)为背景,写的是外来工与外来工二代的生存环境。小巷里的人,基本是社会的底层,他们有无奈,有挣扎,有不屈,当然也有爱。这种题材,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算是开了先河。
小说里穿插了许多骑楼、镬耳屋等岭南特色建筑的场景描写;广东特有的老火靓汤也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些岭南元素,使得小说粤味更浓。在语言风格上,特有的粤味语言在书中随意可见:家嫂、顶嘴、人唔笑狗都吠等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起来既亲切,又轻松。
木棉树,是南方的英雄树,常见于街头小巷,春天一到,花如烈焰,高高地开在枝头,完全不用绿叶的映衬,直脱脱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花开过后,便结籽,籽中有絮,随风飘扬。在书里,木棉树出现在小巷里,象征着勇敢、追光、奋发和向上。“少爷仔”黄晓佳原来的家也在巷子里,后来搬到新家,也渐渐远离巷子。但后来由于几个同班同学租住在巷子,便无数次走过小巷,走过木棉树。一次他不见了91分的试卷,怀疑是杨柏生“偷”了,便想走进巷子去问杨柏生要回来。当走到巷子时,已是晚上,巷子幽深黑暗,让他感到害怕。但他想到杨柏生等其他同学每天都在这样的小巷子里出入时,便来个自我鼓励:他们能走,为何自己不能?这么一来,就跟那个原本胆小怕事的“少爷仔”挥手告别了。
在这部小说里,木棉树既可以代表勇敢、追光、奋发向上,也可以代表亲情、友情、邻里情,还可以是责任、善良与正直的象征。书中几次关键时刻,都出现了木棉树。黄晓佳的几位同学租住在小巷里。在这些同学面前,黄晓佳有很强的优越感。班长吴懿什么事都要管,令散漫的他多次出丑;给他起外号的杨柏生、处处针对他的简汉吉、说话尖酸刻薄的陈小易等,都令黄晓佳讨厌。他们住的地方逼仄老旧,生活处于底层。但他们却不怨天,不尤人,相反还保持着孩子的纯真本色,在自己该有的位置努力地活着:杨柏生家穷,却从来不偷;简汉吉在大雨中为母亲送饭,自己摔在大雨中,还护着母亲的饭;陈小易偷了黄晓佳的试卷,是为了让相依为命的奶奶高兴……当黄晓佳走近他们,看到的是与平时不一样的同学,每一个同学的行为,都直抵他的心底,让他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最终达到自我成长。他们都是一棵小小的木棉树,迟早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火焰一般的花朵。
小巷虽然狭窄幽暗,但人性的光芒在这里闪现。陈小易父母失联了几个月,他与奶奶被迫搬到更偏更便宜的出租屋。奶奶年迈,生活无以为继。一个好心的邻居每天从工厂里拿些料子回来给奶奶加工赚点生活费。黄晓佳父母是包租公包租婆,但他们心里装着这些外来工——“如果没有他们,小江村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黄晓佳的父母清醒地看清了生活的本质——生活中,每个人并不是孤立的,看似没有关系的人和事,其实都是紧密相关、相互成全的。只有和谐共处,才会达到共赢。
人生漫漫,不管你怎样强大,在长长的旅途中都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谁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小说的最后,当黄晓佳和小巷子里的同学因互相了解而成为朋友的时候,班长吴懿却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要回老家读书。吴懿的爸爸与其他外来工一样,白天在城市为生活拼尽全力,晚上回到租住的小房子。他们的房子,会随着自己工作的地方不停地变换,今年在东,明年在西,就像木棉树结的籽,随风漂泊,落在哪,就停在哪。
吴懿自小就在小江村长大,心里已经默认小江村为第二故乡,突然要她回老家,她有不甘,有不舍,有无奈,有抗争。但最后,她只能与生活握手。尽管这个纠结的过程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易,但是必须学会取舍,必须学会妥协,因为这就是生活!
让人感到遗憾,但又给人希冀。这也是小说结尾的一大特色。
刚开始,我以为《巷子里的木棉树》只是一本儿童小说,读后才知,这本书,包含着为人父母应有的智慧。如果读下去,你会知道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如果你刚好是一个打工族,你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心路历程;如果你的孩子刚好是个“少爷仔“,黄晓佳的父母会给你提供一个明晰的教育指引。
巷子里的木棉树,就长在巷子的中央,它热情、忠诚、正直,小江村的本地人和外来工,都可以看到它。它告诉我们:人生有爱,也有痛;有喜悦,也有落泪;有聚首,也有别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但没有谁比谁的更优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故乡只是来源或出发的地方,真正的高贵是宽容、自省和勇于改错!
冯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