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走过的青春》是一群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高中同窗好友在花甲之年所撰写的一部文集。这些写作者中有农民、打工者、教师、医生、公务员等。他们中大多数人并没有从事过文学创作,而是奋斗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普通人,当然也不乏杰出者。他们出书不是为了迎合谁,或赶时髦,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或成名成家,而是有感而发,共同创作完成带有年代感的青春回忆录,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那个逝去的青春岁月,那个特别的时代,那一段不能被忘却的记忆,留给自己,也留给后世。这本书虽然不是名家名著,文字语言平实,故事也平凡,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展现师生情,同学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真情可鉴。我与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发出的声响,振聋发聩,让我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
文集中每一篇短文,每一个小故事,缓缓揭开那一段历史的面纱,如春风吹拂,如涓流,洗涤并滋养心灵,润物无声。作者没有刻意用夸张修饰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的情感轻声细语地告诉你我,他们处在和平年代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大背景下,百废待兴,没少经受磨难,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蹉跎岁月,在社会实践中摸爬滚打,得到磨砺,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他们有思想、有追求、有信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生活虽清贫,精神却十分富足。他们与共和国一道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从他们的行文中,从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里,理解新社会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以及那个非凡的闪亮的红色时代,在短期内,是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
品读这代人用亲身经历写成的书,心灵经受一次洗礼: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点累点没什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社会,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旧世界里重建家园,他们是一代光荣、伟大的建设者。建设者哪有不苦不累的?当遇到困难时,众位作者引用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用以鼓舞士气,战胜困难。
主编赵咏秋回乡劳动积极肯干,插秧、割谷、除草、挑粪、种棉花……被评为公社劳动模范、区先进青年、大队宣传队长,除参加劳动,经常带领宣传员到各公社演出,晚上担任夜校扫盲老师,后又到供销社任营业员,还被大悟县推荐到武汉参加全省妇女代表大会。繁重的劳动,忙碌的日子,再忙再累,她从没间断温习文化课。在她高中毕业五年后,迎来恢复高考的喜讯。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她顺利地考进了心仪的大学,终于圆了大学梦。她工作后成长为科技领域杰出的专业人才,还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1998年起长达十年为民参政议政。
吕王高中的同学中,有的经历过上山下乡,有的回乡务农,有的参军。周佑福将军人作风和在部队从事过医护技能带回乡,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探索,成长为走乡串户的农村赤脚医生,及时解决农民的病痛,受到乡亲们的好评;黄世书十年艰辛的工程兵军旅生涯经历感人至深;肖吉林、单东明等同学,先回乡务农,后成长为国家干部;有的一辈子扎根农村成为有文化的现代农民等。他们赤脚走过青春,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品尝过,随着岁月的流逝、更迭,全都化作人生的磨砺,变成宝贵财富。四十多年过去,这些爷爷奶奶重新拾起笔来书写那些渐行渐远的亲历故事,竟然读不到沧桑、世故,或暮气、怨气,而是保留着充满灵气、青春烂漫、积极向上的青春情怀。
一气读完《赤脚走过的青春》,这部“吕王高中”学子的青春之歌,也是一部难能可贵的青春励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