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元年(405年)的一个冬夜,彭泽县令陶渊明断然写下《归去来兮辞》,词里这样写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然后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家境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们劝他去做官,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委任他到彭泽县做官。彭泽县离家百十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食用。但是,过了些日子,他又非常想念故园的一草一木,那家乡情结本已让陶渊明心中愁意满满。一天接通知,需要衣冠整齐,毕恭毕敬弯腰作揖候一位跳来跳去的丑官吏。为了几斗赖以生存的粮食,要违心地付出尊严。四十多年的郁闷,愤世忌俗全部化作一篇《归去来兮辞》,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举,向世人宣示无畏、洒脱、豪情的自我。朋友们,这种无畏自我的豪迈并不是非得在官场中展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太多时间需要这份豪迈。我常想,那一天在我走心的时候,一定会从心里走出一位陶渊明。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的官场生活,一万多个为官日子,竟生长出一枝傲然挺立的菊花,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老翁。
陶渊明放弃了世俗肮脏的官场,得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虽然他失去了贤臣的称号,但他却获得了整个南山。
他在南山脚下、在山水田园里演绎着自己的诗意人生。我想,即使他生活拮据,但他仍然快乐而幸福。因为他获得了心灵的纯净,他多了一份自由,多了一份超然。
看他写给夫人翟氏的《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湿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他说:我愿做她衣衫的领子,承接那可爱的头发残留的芳香;可悲的是她晚上要脱掉衣服,秋夜漫长,使我惆怅。我愿化为她罗裙上的衣带,揽束她轻盈的腰身,可叹气温常变,她随时可能换上新裳。我愿成为她云发中的发膏,让她柔顺的黑发披散香肩……
在那男人妻妾成群的古代,陶渊明对夫人写出如此柔情似水缠绵专情的诗句,可以想象出,即使生活有多么贫困艰辛,但是,对生活却要有丰沛热情的态度。
陶渊明六十三岁,准备告别人世。他亲笔为自己写下一篇祭文:“自余为人,逢运之贫。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大意是:从我降生人间开始,就有着贫困的命运,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生活。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有活可干,无论是捧起书本,还是弹琴歌唱,我都觉得快乐。辛苦劳作,不遗余力,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但是,真正的陶渊明,从来都不是一位飘然超绝的隐士。他在乱世壮怀激烈,为夫为父,从不脱离自己的家庭。他爱诗,爱酒,爱佳人。他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该如何找到通往宁静生活的路。
如今的我们也许无法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但是我们可以在清晨或午后,品一杯香茶,读一读《桃花源记》、想一想《归去来兮辞》,让五柳先生带我们回到宁静而幽美的山野,伴随着悠悠清风,释放自己的疲惫和紧张,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
如此,即使在喧嚣的都市,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一份安静的归处,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纯净,让自己的精神保持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