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海》一书,集结了14位古诗词偶像的人生故事。这14位分别是:建安七子的曹植、开创了田原诗派的陶渊明,还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大李杜名列其中,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自然也少不了。按着时间顺序,做诗人比做皇帝更成功的李后主李煜,白衣卿相柳永,北宋的欧阳修、苏轼,跨越北宋、南宋的李清照,一出生就时逢靖康之难的陆游,以及穷尽一生都希望能驰骋疆场、恢复中原的辛弃疾。14位诗词偶像,14种人生。跨山越海,山海自有归期;穿越千年,千年之后,通过文字,我们仍能与那些有趣的灵魂重逢。
这是一本溢满酒香的书,14位诗人,似乎都与酒有不解之缘。“酒”负盛名的李白、苏轼自不用说。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曹植,因为醉酒,驾着马车,在御道上狂奔,因此失去了父亲的宠爱,也因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是折了腰,接受县令一职,只为能有地种植能酿酒的农作物,虽然他耕种时“草盛豆苗稀”,估计最后也没有收到作物去酿酒吧。但,和他的诗一起传世的,还有他爱酒的盛名。欧阳修,更是直接自号“醉翁”。陆游,在书中被概括的一生是“喝酒练剑,撸猫失恋”。
翻开这本书,感觉就像进入一间收藏颇丰的酒窖,浓香、清香,香气扑鼻。
14位诗词偶像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是李清照。古代文学史上,有了女性的位置,就是从李清照开始的。她仅存的四十多首词,有一半和酒有关系。酒在她的文字中,有一种令人销魂的香气。她没有辜负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而不辜负的表现形式,就是饮酒、赏花。
春天,即便她浓睡不消残酒时,也要问问海棠依旧?赏牡丹的时候,她说: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夏天,她赏荷误入藕花深处,也是因为沉醉不知归路;
秋天,她赏菊,黄昏时直接在院中摆开酒席,暗香袭来,熏染了衣袖;
梅花开了,她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她的梅花,总是与众不同: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酒和李清照,似乎唇齿相依。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善饮的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作中,凡写游玩赏花之作,每每都会写下酒醉、花美,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情,别致而有趣。
朝代的更迭,让李清照的生活颠沛流离,人到中年后的酒,更多的是愁绪。即便是“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己觉春心动”的时节,她却在慨叹“酒意诗情谁与共”?
南渡之后,酒在李清照的生活里,是酸涩的,她品味到“酒美”,更深的滋味却是“梅酸”,只能“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此时,朝廷已被金人追到苏杭,统治阶层偏安一隅。大好河山因为战争,满目疮痍,人们因为战争,不得不东奔西跑,就连声名在外的女词人,也不得不颠沛流离,看多了“只把杭州当汴州”的达官贵人,她的词曲中,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希望能收复失地,她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对故乡的刻骨思念,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都在她“香消酒未消”的沉醉中。
南宋的春天,无论她的酒盏深和浅,无论院中的杏花肥否,还是绿肥红瘦,她都只能把一腔愁绪交付。
李清照的词,有酒,也有愁,可惜,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也更愁。她的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的愁,也不是一般的离愁别苦,而是在异族侵犯,南宋统治集团投降政策之下,国破家亡之下,背井离乡的难民的痛苦呻吟。曾经是把酒东篱,有暗香盈袖,如今是“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更何况“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靖康之难,是一个时代的苦难。孤独的词人,似乎除了在酒中能寻得一丝寄托之外,再无他想,你看她“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香”,异乡的秋天,流离失所的她,悲苦无依,只能故作潇洒,表面的达观,隐含着无限乡愁,“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还有“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总是沉醉的词人,可见心情的抑郁,花自飘零水自流,她慷慨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面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且不说身为女子的李清照只能在酒乡中沉醉,多年以后,身为武将的辛弃疾也只能在江西的带湖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而处于易安居士与辛幼安之间的陆游,虽然一生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终也壮志未酬,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能等来“王师北定中原”。
而今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感受着中国女性的解放程度,掌握着或多或少的话语权,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再回想起千年前的李清照,无限感慨,都化作一杯淡酒,洒向夜空,和着心香一瓣,常忆这位名留青史的女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