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还乡》这部诗集分为七个部分,无论在内容跨度,还是事物的意象描写上,均覆盖广阔的题材与有着独特的视野。诗人以“白鹭”作为意象,表达自己内在的思想,完成了自我人生的精神归宿——书生生涯激扬文字,终归山水田园,回到了梦寐中的故乡。“白”在《白鹭还乡》这部诗集,是一种格调,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独特的写照。
第一卷《渔火把夜色吹白》《月白如纸》《白色鸟》是诗人早期脍炙人口的作品,不少地方留有“白”的履痕,各种情景写“白”,他总能运用自如,亦由此奠定了诗人在写白的意境中,有了空灵的穿透力,有了超脱感。如《渔火把夜色吹白》,诗人自问:“而渔火,一朵小小的渔火,是怎样把夜色吹白的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实际上诗人在自问中已给出了答案。白与黑,透过渔火吹过的白,与漆黑夜里形成鲜明的夜色对比,正如:“一朵渔火是不能飞翔的”,也正是这片小小的渔火,厚积薄发,小而能大。白色鸟啄出了夜色的一片白光,是穿过黑夜的那片白,在此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更贴近诗的意境。
小满时分,诗人写出了收获时节白鹭归来落在稻田里。白鹭归于田园是自然景象,展现了那种小隐隐于野的洒脱意境,即《白鹭还乡》一诗的意旨。道法自然,从有为到无为,人生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人与自然势必会产生互动,诗人写白鹭的归来,以一种优雅、小心翼翼的情态,体现出那种洒脱、平和、恬淡的意境,我们从中可窥探到作者的诗歌流露出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象征手法。从某种意义讲,写白鹭归来,也是诗人对自我内在的诠释。
《白色鸟》是诗人早期的作品,诗歌的场景描写使人如同亲临其境,读来具有强烈的渲染力。如“三只鸟,在一声枪响过后,飞走了两只,一只倒下去了。”又如“这是春天/河滩上的三只白色鸟/两只不知去向/一只成了大地的颜色/红白分明。”诗人娓娓道来像讲述三只鸟的不同命运,诗人善于运用拟人的手法,干脆利落,诗中弥漫着一种悲怆的氛围,那只鸟倒下去,凸显了“白”的主题,且是白得其所。诗歌给人的意蕴总是深长的,你可以把这首诗当做是诗人对环境保护的人文关怀,你也可以从中读出一种人生坚守的信仰。
诗集第二卷是写海的部分。诗人生于临海村落,自小行走在海边,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海给了诗人在创作上浓浓的才情,或者说大海是诗人产生诗意的源头。《一朵渔火》写的是夜幕下海的一番景象,“船板”“码头”“渔夫”以及一位满头白发伴海而居的老母亲,是赶海人的写照:一朵渔火,只伴一个人走完一生。诗人许多句子里呈现了母亲的身影,如《灯》:“坐在坑头缝补旧衣服的母亲/把我的童年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年少的回忆,化为诗人纸上满是对大海与母亲的回忆,读来是一卷淡淡的乡愁,是母亲慈爱纯真的“白”。
第五卷汇集了诗人的游学与见闻。如《沈阳遇大雪》《大同街头展读一张山西地图》《鹿寨》写出了诗人路经异地,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留下深深浅浅的游学历程,留下诗意。诗人写到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这种入世的精神正是一种高洁的“白”。
诗集第六卷写了《骑楼》《古楼听风》《古城墙》《想象自己的晚年》等古城怀旧之作,勾起了人们对封尘在历史灰尘里老城的记忆。诗里行间袒露了诗人对古城的热爱,该卷是诗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铺叙诗人还乡归来的注脚,跃然纸上那缕乡愁,是诗人内心对古城披肝沥胆,情浓于水深情的“白”。
张慧谋的诗歌投入了真挚的感情,诗人在写作手法上善于运用虚实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其诗歌具有平实、清新、质朴等特点,信手拈来的短句别具韵味,让人读之酣然。
《白鹭还乡》是一部题材广,涉及面大的诗歌集作,辑录了诗人不同阶段的点点滴滴的人生,诗人通过写父亲、母亲、写故乡的风物,通过所见、所闻,有回忆,有故事,有怀旧等等串联起诗集的主轴,这无疑是一部个人的史诗。其次,仍需要表达我个人观点的是,《白鹭还乡》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本土诗歌的风气,这部诗集也是近年来粤西地区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诗歌创作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