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我有幸在深圳市书城宝安城图书馆聆听王国华老师讲《街巷志•一朵云来》的创作经验,收获颇丰。
王国华老师是我所认识从深圳作家最勤奋的人,他的休息时间大多用于采风与写作,站在莲花山,径在观渊河式茅州河,抑或是“半天去”村,伸手就能摘到云,能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书的四大章节名更有诗韵:“让街巷再拥挤一些”“它化具体,我的丰满”“深圳可容身与心”“随流云,向天空”。25篇散文从深圳的街巷店铺、河湖山川、树木花草等各方面描绘图画。作者从心境入手,将市井的人间烟火、自然环境等各方面描绘得栩栩如生,一个活力四射、适合宜居的美丽都市展现在读者眼前。
王国华老师在序言中说:街巷志系列名为“街巷”,实为深圳这座城市的一切,凡有生命处皆为街巷。因此,在内容上,本书还续了前三部“好巷志”系列的写作主题和写作对象,是为一本关于城市生活的非虚构图文丛书。
流塘路有工厂、旅店、报社、店铺等,这里是作者工作之地,每天来来往往颇有感情。“天骄世家”每都有带娃的爷奶奶们在遛娃、聊天。孩子们嬉戏着,追逐着。偏僻巷子也是热闹非凡,叫卖声、喇叭声声声入耳。布心K路总是漆黑的,王国华老师心地善良,“每次逢年过节或下雨时,我都要多买一点,不需要也买,这样摊主们可以早点回家”“自父亲逝世后,我就开始掉头发”,王国华老师写到故乡,父亲的离世、家乡的方言和依然生活在故乡的母亲不愿离开故土,“叶落归根,故乡难离”,这让我想起自己母亲,当父亲去世后,她告诉五个儿女,以后她哪里都不想去了,不要让她到深圳,她要陪父亲说话。
深圳的回南天让人感到“潮”,到处都粘糊糊的,甚至墙上有流水。读到都市“放牛”,很有感触:这是描写因新冠疫情城市进入静默状态时的故事。作者将蜗牛放入瓶中用菜叶喂养,“它的一举一动都包含着神秘,暗示我,提醒我,甚至照映我”。
在《一朵云来》里,有一棵龙眼树的树龄是260年,秋枫树的树龄有525年,刺桐树长出小辣椒,冬青举着一串红色的小珠子。千层红拎起红色棒槌让我有了去半天云村的冲动,我也要去会会那棵比人还老的龙眼树与秋枫树,还想去半天村追云彩。“只要这个村子在这儿,有人在这里等待,一定会有一朵云来,一定会有人握住它。”
在“野朴都市”篇,里面描写的地名很有意思,翻身、跌死狗、铁扇关门、大脑壳、对面喊、围肚、八卦岭等等,不知读者路过这些充满奇特的地名的地方,心中会想起什么?
最能打动我的是,此去深圳4000里,深圳与阜城,深圳与遂宁,要回趟故乡,都是一整天。坐飞机、转公交、地铁等,奶奶与父亲的去世让国华老师心疼不已,而母亲得到儿子们的精心照顾,才渐渐走出来,通过听戏、梆子、京剧、秦腔等来打发个人的时光。母亲总是叮嘱少喝酒,是多么的爱儿子。与大多数打工在外不一样,忠孝两难全,幸好科技发达,让摄像头安上,可以观察到母亲的生活情况。
而我的家庭,两个学医的女儿都在深圳,家里只有哥哥嫂嫂姐姐照顾90岁的母亲,她安有起搏器,我们在深圳时刻都关注着故乡的亲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王国华老师早已把他乡当故乡。这么多年,王国华老师出版的“街巷志系列”已经有四本,他计划一年写一本,我已收藏四本。而街巷志就是“城愁”,在他心中藏着忧伤和传说。让我佩服的是,王国华老师总是打开双眼,用心灵与周遭对话;打开耳朵仔细聆听鸟儿蝉儿蝈蝈与蛐蛐歌唱;俯下身来,嗅花的芬芳,与花草亲切交谈;迈开步子,用双脚丈量深圳的土地和山山水水,旧村落与新建筑,万事万物皆有生命,只有细心体味,才能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正如胡洪侠老师说这套书是都市的,是时代的,是注重图文的,是讲究品质的,是拿来珍藏岁月的。
我捧着“桂冠图书漂流”赠送的油墨飘香的新书,如同爱美的女子穿上心仪的新衣裳,倍感欣喜。让我们跟着王国华老师,跟着这个城市一起走远,一起追云彩。
我期待他的第五部街巷志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