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在我国西汉时广为传播,大概也就从那时开始,人们把教师分为经师和人师两种,经师即指对某经有专门研究、学问高深的老师;人师即指对学生的立身处世和道德修养能正确引导且自身行为能作为示范的老师。南宋史学家胡三省说:“经师,谓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人师,谓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周书·卢诞传》中有言:“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而如果某位教师能将经师和人师的品质集为一身,那就更难能可贵了。这样的教师一定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持久尊敬与爱戴,而且这种尊敬与爱戴不仅不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淡薄。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集经师与人师品质于一身的贤良之师。
陈湘毕业于雷州师范,学历不高,但他天资聪颖,嗜书如命,而又有凿壁囊萤之勤,因而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年轻时撰写的散文诗歌,不仅文辞优美,构思新颖,而且意境深远,表现出良好的文学修养。更使人叹服的是,他既具有出色的音乐、戏曲天赋,又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早在海康一中教书时,作为一个雷剧业余爱好者,他就在思考雷州歌的改革创新问题。因为当时的雷歌是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愁,都是一个调,既没有气氛音乐,也没有音乐伴奏,形式呆板单一,观众陷于审美疲劳,易于昏昏欲睡。陈湘先生敏锐地意识到,雷歌如果不改革,就会失去观众,就难以传承。基于此,他撰写了《谈如何发展提高雷歌的音乐》一文,对雷剧唱腔和雷歌音乐提出初步改革设想。而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对雷州歌提出的“应以雷歌旋律为基调,向地方剧种方向发展”的建议,更使陈湘先生明确了雷歌发展改革的方向,也更加坚定了他致力于雷歌改革的决心。从此,陈湘先生便全身心投入到雷歌的改革之中。
唱腔是一个剧种的灵魂,也是自立于戏剧之林的显著标志,它对于凸显剧种特色、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固定的唱腔和调式,有一套程式化的唱作念打体系,无论反映什么题材,表达什么主题,抒发什么情感,剧种都能采用相应的唱腔来进行表演。无论什么演员,都可担任相应的角色。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剧种的表现力,而且易于代代相传。相反,如果没有统一的唱腔板式,而是随题材谱曲,虽然可能增强了某个剧目的适配性,但费时费力。一旦缺少相应的音乐人才,剧本便无法上演,这既不利于形成剧种的自我特色,也不利于剧种的传承。京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之所以能长盛不衰,这与它各自有着独具特色的完整的唱腔体系是分不开的。陈湘先生对此自然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决心为雷剧的唱腔改革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为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所驱使,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放弃了有关部门的诱人条件,毅然决然地来到湛江艺校从事他所钟爱的雷剧唱腔改革事业。
陈湘先生的戏剧才华和音乐天赋无疑是出类拔萃的,单就表现“喜”,他就能分辨出欢乐的“喜”、内心欣慰的“喜”、喜出望外的“喜”和欣喜若狂的“喜”,并根据这各种不同的“喜”,创作出相应的唱腔。正是因为具有如此细腻敏感的文学才情和音乐感悟,又心无旁骛地专注思索,并虚心听取同行、演员、观众的意见,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锤炼,终于创造性地构建了雷讴、高台、混合三大腔类、七种板式和70余种唱腔的雷剧唱腔体系。这种既有雷歌特点,每个腔调又符合戏曲特点的雷剧唱腔体系的出现,标志着雷剧的正式形成,因而得到了广东省内戏剧评审组专家的充分肯定,一致同意将雷剧列为广东地方剧种。从此雷州人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剧种,陈湘先生自然也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成为湛江地区著名的戏剧家。
陈湘先生对雷剧事业的发展无疑是忠诚而执着的,雷剧正式成为官方认可的地方剧种后,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致力于具有统一唱腔体系的雷剧的推广。即使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他也没有气馁,而是在努力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宣传和扩大雷剧的影响。面对雷剧唱腔体系可能无人传承的窘境,陈湘先生心急如焚。为了雷剧事业,他没有安享退休后的悠闲,而是在民营剧团继续打拼,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雷剧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我们仿佛看见夕阳西下之时,“一个老人推着一辆破旧的独轮车,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迈着悠悠的步子,走向天边……有人劝他歇息,这个老人却说:‘天国路已近,到了那里才休息吧。’”这是陈湘所著《舞台》里的一段话,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献身精神。
阅读完谢卫华先生主编的《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陈湘》一书,作为一个对雷剧一窍不通的外省人,我被陈湘先生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掩卷深思,是什么精神鼓舞着陈湘先生能甘于清贫而义无反顾地终生致力于雷剧事业,又是什么因素深刻影响了包括谢卫华在内的所有弟子的心灵,使得陈湘先生在逝世近二十年之后,弟子们还是那样地对他膜拜。这两个答案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他所秉持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健康高尚的价值观。人固然首先需要满足物质需求,维持生命的延续,但人生在世,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否则,一旦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茫然不知所措,陷于空虚无聊之中。反之,确立了高远志向,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就会有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陈湘先生之所以能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雷剧事业的发展传承,是因为他心中早就有一个将雷歌发展完善为雷剧的坚定的理想,正是这个理想激励着他勇往前行,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他前行的脚步。他知道,高水平的戏剧音乐需要深厚的文化积累:在能安享退休的闲暇时光时,他能无私而热情地去扶助民营剧团。因为他的目标是明确的。
陈湘先生的学问无疑是深厚的,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的。弟子们回忆说,陈湘先生从不教学生走升官发财之路,只是教学生要多读书,勤思考,摆脱庸俗,有所作为。他引导学生要有理想,珍惜前途,懂得人是应该有点精神去生活的。正是这些看似平常、却充满哲理的人生智慧点亮了弟子们心中的明灯,给他们在远行的人生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尽管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早已离开了梨园,但他们基于在雷剧班受到的教导使得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学生谢卫华就是在陈湘先生的引导下,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使人的心灵变得年轻。他阅读广泛,大凡哲学、文学历史名著都有所涉猎,尤其喜欢阅读中国古代有关思想史的著作。读书滋润了他的生命,颐养了他的气质,强化了他的使命责任。在恩师逝世十多年后,他不辞劳苦,匠心独运,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陈湘先生创作的所有雷剧全部配上二维码,以便人们在扫码听唱的同时,自然地想起这位可敬的雷剧前贤。随着本书的出版,我相信这个初衷是完全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