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鲁迅文学奖得主、新海派实力作家滕肖澜的小说《心居》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心居》热播,让很多观众想到2009年的《蜗居》。时隔13年,导演滕华涛和主演海清再度联手,将都市生活的原始本真与复杂多元倾情演绎,带给观众切入般的体验与享受。如果说《蜗居》的故事还停留在房子对人物质生活状况的提升上,那么《心居》显然已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内在、自醒的价值观念。
《心居》的故事主要围绕顾家的两位女性展开,一位是优雅精致、从事风投行业年薪数百万的顾家女儿顾清俞,一位是勤俭利索、想努力实现买房梦想的外地媳妇冯晓琴,由此呈现一段极富戏剧效果和艺术张力、另类展现生活矛盾与真实的姑嫂传奇,这是《心居》的一大看点。作为《心居》的忠实观众,我们看到,顾清俞、冯晓琴这对“红花”的性格呈现和魅力释放,离不开几位男性“绿叶”的映衬,这是《心居》的最大看点。
“3号绿叶”顾磊是顾家奶奶眼里唯一的宝贝孙子,从小在宽松甚至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倒也不失做人的基本准则与良知,但也养成了保守、懒散、安于现状的心理。冯晓琴当年之所以愿意嫁给顾磊,最大的考虑是因为顾磊是本地人,在上海有工作有房,顾家家境、家风和家人都让她无可挑剔。冯晓琴和顾磊结婚生子之后,度过了一段安宁而美好的婚姻时光。但冯晓琴想过三人世界小日子的愿望愈发强烈,剧情一开始就围绕冯晓琴想买房而顾家人反对的矛盾冲突展开,顾磊是买房事件发酵的连接点,是夹在顾家与冯晓琴之间的传声筒。没承想,在一次顾磊冯晓琴夫妇围绕买房而产生的激烈冲突中,顾磊摔下楼梯,头撞玻璃失血而亡。看到这里,令人惊愕。应该说,顾磊的死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情理之中”。
《心居》给我的第二次冲击来自“绿叶2号”释源。与顾磊的保守落后相比,姐姐顾清俞同样在安宁美好的家庭环境中顺利成长成才,拥有健全的人格与全面的素养。但曾给她留下美好回忆、甚至有着萌动期青春崇拜的初中同学释源就没有如此幸运了。释源在遭遇家庭变故搬离上海之后,向来成绩优异、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他竟没考上大学,混迹社会多年后最终供职于一家旅行社。巧的是,时隔十多年以后,命运让这对曾经的青梅竹马再次相遇。这一遇见源自顾清俞近乎偏执的心心念念,在内心关于释源的秘密解锁之前,谁都不可能真正进入顾清俞的世界之一角,以爱情的名义。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寻找、求证、重逢直至结婚,顾清俞自我感觉幸福得像个孩子。因为爱情,顾清俞抛开一切世俗的眼光与牵绊。可惜的是,“生活失意”的释源此时已经爱不起了。在生活的困窘与巨大的现实鸿沟面前,面对顾清俞,他一刻也不能自在。他给不了顾清俞想要的爱,也成全不了命运亮出的底牌与条件,最终只能与心爱的女人渐行渐远。
《心居》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小人物,他就是作为顾家邻居形象出现的展翔,被称为“小配角里的大赢家”,是当之无愧的“绿叶1号”。作为上海本地靠收租生活的暴发户,展翔日常生活的重心就是制造一切可以与心目中的女神顾清俞交流交往的机会。这样一位整天无所事事、优哉游哉的新中年大叔为了顾清俞学英语、练钢琴,并随时出现在顾清俞需要他的每一处,可谓一往情深。在这段始于爱情、终于爱情的特殊历程中,作家滕肖澜和导演想传递的一点,就是两性之间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精神层面上的,物质的富裕可以解决需要钱解决的问题,当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彼此内心的认同、丰盈与坚定,则很有可能走向人被金钱异化的窘境,适得其反。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说出的惊世之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心居》可谓道出了其幸与不幸的核心密码:边界及边界意识。《心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都要有边界意识,因边界而心存敬畏,因边界而心生怜悯,因边界而彼此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