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人喜欢在余暇时,有滋有味地品鉴那香茗中飘逸的清趣。茶文化学者杨多杰,研究茶艺和茶道多年,对茶史有着深入的了解,清秋之季,他携近著《吃茶趣:中国名茶录》,与我们聊聊茶的前世今生,话茶的营销制作之道,轻启扉页,缕缕茶香已然从书卷里氤氲开来,令人沉迷。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茶之国度,栽培茶树历史悠久,品茗啜茗更是蔚然成风,由此形成厚重的茶文化。全书从六个章节,分门别类讲述龙井、碧螺春、白茶、黄茶、大红袍、凤凰单丛、铁观音、闽红、祁红、普洱、六堡、茉莉花茶等名茶的历史发展、制作特色、形貌滋味,揭示出中国茶史从发轫、生长直至壮大的全过程。上古时期,智慧的国人就从野茶树碧绿的草叶间,嗅到一股馥郁的草木馨香,更神奇的是,每当人们劳累疲乏之时,采下这些绿叶嚼食,不仅消疲而且止渴。这一惊奇的发现,一下拉近了国人与这些绿植的距离。后来,这些散布在大自然中的“奇异”之树,经过一代代茶农的精心培育和训化,终于培植成泽被后世的茶树。小小茶树受土壤、气候、水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内存活,但千百年来,执着的国人硬是凭着高超的技艺,不断扩大它们的生存地域,让这些绿意葱茏的树木,始终焕发出昂扬的生命活力。如今,走遍大江南北,无论丘陵、山地,还是荒原、沟壑,都能见到这些小小茶树顽强生长的身影。
作为资深的茶学者,作者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成书前,他本着田野调查精神,力求在捋清茶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出中华名茶栉风沐雨的成长脉络。为此,他深入这些名茶的原产地,详细探究每一株绿植从开枝散叶到采撷加工,再到征服人类味蕾的内在奥妙。令人叹服的是,许多名茶树木看似其貌不扬,有的甚至不择贫瘠地生长在幽僻之处,不显山不露水地展示出坚韧的生命能量。从鱼米之乡的江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北,它们一次次突破生命的“禁区”,始终以安之如素的禀性,执拗地扎根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与天地同伍,与岁月同行,与人类共情,用自己超拔的表现,演绎出中华名茶砥砺风雨顽强生长的生命奇迹。透过中华名茶的生成史,不难窥见大自然的磅礴伟力,更彰显出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生的美丽画卷。
通过全书对众多名茶的讲解,帮助我们初步厘清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普洱、六堡、花茶等各茶系的区别,知晓哪个地方的茶品质好、价格高的茶叶未必好喝、大红袍跟红茶不是一回事等基本茶识。对怀孕、痛风等特殊时期,能不能饮茶,又该饮用什么样的茶,都做到了然于胸。借着这场书写,作者也与我们畅谈了名茶的定义、标准、发展趋势。据统计,我国名茶至少有1017种,究竟哪款茶最好喝?哪款茶最昂贵?哪款茶最讲究?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茶经,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确实是茶的王国,茶树品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时下的中国得到很好地践行。
心似莲花开,我心自悠然。作者在回溯中华名茶史时,围绕着怎么喝茶、喝什么样的茶等热点话题,不徐不驰阐明他心目中的茶道:首先,茶文化要在尊重中华茶俗的基础上,作到推陈出新,并把这种文化传承,自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其次,喝茶不必追捧名茶、贵茶,爱喝茶、不挑剔茶就行。再次,研习茶道,务必先喝茶,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再读茶书,以增强对茶的理性认识,天长日久,自会品出茶中的真趣。最后,喝茶是件陶冶性情的雅事,喝什么样的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尊崇自己的喜好来定,无须盲目追风。作者最后点评说,这样的茶道,简单、质朴、澄澈,也是茶文化中孜孜以求的至境,值得每一个好茶者效而仿之。
品茶,不在于茶的贵贱。读懂茶道中的文化意蕴,也就读懂中华名茶的韵致,这样品茶,方能悟出其中的真趣。秋已至,景更美,且让我们邀朋聚友,品啜一杯清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