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晴阳正好,我和女儿坐在飘窗的垫褥上看书。阳光晒得我们酥酥暖暖的,我望着明净的蓝天,手握一卷书,心境如冬季一般沉静淡泊。
事实上,这样的冬日读书场景,贯穿了我人生许多阶段。儿时的冬天,父亲总会把躺椅搬到阳台,边晒太阳边翻阅他的《书法导报》。兴之所至,他还会捣鼓起红泥小火炉,煮水烹茶。我在他旁边倒腾,一会儿闻闻茶叶,一会儿又翻出一本《千家诗》,央求他教我读。父亲便用方言读起来,合辙押韵,娓娓动听。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首会背的诗,就是父亲教我的《千家诗》中的第一首: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大概,爱好文学的种子,就在那年冬天不经意地播下了。后来,来我家的客人都会看到,阳台开得正盛的三角梅旁,有一个女孩沐浴在阳光里,手捧一卷《千家诗》或是《声律启蒙》,看得如痴如醉,也不知是否真的读懂。
上中学以后,我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尽管临近期末考,我也常常过去,占个窗边的位置,坐在那里读书。那时,我已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小说名著。一卷《平凡的世界》未读完,心中已是感慨万千: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不甘平庸的我们,这是否就是我们所拥有的整整一生?而读罢《边城》,茶峒的风情美与人性美,还有翠翠和傩送那个长长的“明天”,久久在我脑海里萦绕,让我着迷。此时,冬日的暖阳照在书页上,我闭起眼睛,仰起头,静静地享受这种难得的安静的书香时光。
也曾在冬日里读一些应景的书,别有一番滋味。再读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冷峻的笔触背后,是我的一声声惊叹:原来情感和哲理竟能如此完美地契合统一!而在“孤独地过冬”的宿命背后,我似乎读懂了他对生命抱持着的敬畏和悲悯。后来又读到《红楼梦》中“中乡魁宝玉却尘缘”一章,宝玉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向贾政拜了四拜,而后消失在茫茫雪原里,心头闷痛不已。合上书,窗外是温暖和煦的阳光,可我的内心,却下了一场大雪。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悲凉和空寂,似乎没懂,又仿佛懂得了。
也许,没有一卷书能改变我人生的轨迹,没有一卷书能左右我的命运,然而,我始终深感书卷的魅力。一个人在书里活了几辈子,悲恸有时,欢喜有时,忧愁有时,甜蜜有时,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有种力量在冬日里慢慢积聚,来年春天,我就能抽出心中的剑,挥出自己的天地。
一窗冬阳半卷书。泡上一壶茶,捧起一卷书,坐在窗台下开始冬日阅读时光。待读累了,则把书轻轻合上,微闭双目,炉火旁打盹,多美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