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是央视大剧,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同名力作改编而成,创下了收视率新高。这部电视剧58集的体量,让观众同喜同悲,深入其中,产生共鸣,丝毫不觉得冗长乏味。关键在于剧作本身与演员本色都突出了一个“真”。
《人世间》中周志刚一家与光字片几十年的变化变迁串起了整部作品,全是普通老百姓能引起共鸣的凡人难(喜)事,观看时难免不把自身代入其中。
周志刚一家1969年即将一家相隔三处。周志刚去往重庆参与三线建设,大儿子周秉义去往更北的北大荒,全家相约拍了一张全家福,整部作品唯一一张。周志刚预感今后难以再聚,他的判断是对的。人无法在历史的变迁中把握自己的命运,有时甚至只能是随波逐流,无法扭转。事实上,照片拍回来后居委会再次动员,一家只能留一个小孩留城,周秉昆与周蓉的去留立刻成了母亲李素华的两难选择。老疙瘩秉昆是母亲的心头肉,周蓉太漂亮太招人,女孩子可是不放心,两权相害取其轻,决定让秉昆去。剧情至此,观众已经能感同身受那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痛苦和亏欠。周蓉也好,秉昆也好,还不能明白离开这个家为何母亲不支持。周秉昆被父母无奈推荐出去,傻小子还乐呵,殊不知一家相隔四地,父母内心的撕裂之痛。周蓉的不辞而别远去贵州追寻她的爱情更是伤透了父母的心。至此,一家分别四地已成定局。观众看到的是历史的尘埃落在小人物身上的巨大力量,透过屏幕都能感到深深的无力与伤痛。
剧情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个碾痛心房的开端之后徐徐展开。没有煽情,没有用力过猛,但已经足够。
周秉义与郝冬梅,周蓉与冯化成,周秉昆与郑娟,当然还有周秉昆的六小君子,还有老马、老曲两口子等人物关系一一被展开来,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光字片关系网。全是穷家小户的爱恨交织以及超越其上的淳朴真实。
周秉义与郝冬梅,一个根正苗红的工人子弟与一个落魄的高干子弟,秉持遵从内心的爱情准则,坚定走到了一起。读书、回城,身份的巨大差异横亘其间。但秉义宽厚,冬梅质朴,让这段婚姻得以圆满。虽有两亲家的龃龉往事,也因周家人的善良泯了罅隙。
周蓉与冯化成,这是理想主义的悲剧。周蓉不顾一切跑到贵州深山,将自己托付给理想,忍受非人的穷愁潦倒。冯化成跪在寻来的周志刚面前发誓的场景最终还是败给了不能说简单谁对谁错的离婚现实。
周秉昆与郑娟,这是伟大的平凡。死刑犯的妻子,非婚生子的现实,盲人弟弟的相依为命,秉昆没有被这些世俗的偏见击溃。他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之所爱,坚信善良才是郑娟这个苦人儿的标签。郑娟带着弟弟、儿子决心照顾持续昏迷的秉昆母亲,最终赢得了深明大义的秉昆父亲周志刚的认可,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而后骆士宾求子,大儿子楠楠惨死美国,秉昆过失杀人,郑娟一直坚定站在秉昆这边。秉昆有什么吸引她?还是善良。善良的他俩成为伟大的平凡人。
这些情节的展开,确无溢满屏的视觉冲击力,只有演员本色出演的真实。然而就是那种直触心底最柔软部分的真,才让观者心潮与剧情同频共振。
文也好,剧也好,讲究的就是一个共鸣。在推进过程中,自然会聚焦矛盾、冲突,会于尺水之中兴波,拨动心弦。《人世间》在拨动观者心弦方面,着力于细节流露,以扎心真实的细节处理牢牢抓住了观众眼球。
周志刚与周秉昆父子的拧巴,让人印象深刻。老疙瘩秉昆读书能力与哥姐相去甚远,由此产生了内心底难以抹去的自卑,这种自卑需要一种证明来解脱,因此他为这个家无私付出,只想得到父亲的肯定。周志刚过年带着大儿子、媳妇与女儿、女婿在街坊四邻间拜年时,享受了街坊四邻的羡慕恭维,这让做父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此时的秉昆呢?内心里已经觉出了差距,这种生动的反差,生生打着自己脸。无论怎么做,他的付出都不能与哥哥姐姐的出人头地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更上得台面,而自己还是那个不争气的,读书笨的儿子。及至火车站送别,周志刚的一顿训斥,彻底将矛盾激化,父子赌气不再通信。这一赌就是八年。周志刚退休回到吉春老家,在干出了一番事业的秉昆家里,同他的小儿子又以一场争吵冰释前嫌。周秉昆需要来自父亲的肯定,肯定他的付出,肯定他的重要性,肯定他的成绩。
养口体与养心智,孰重孰轻?这样一个极具有思辨性的子女观摆在观者面前时,我想绝大多数观者都陷入了沉思,都被深深代入,不胜唏嘘,共鸣由此产生——周秉昆养着口体,实惠着父母;他哥姐养着心智,虚荣着父母。为人父母者往往忽视养口体子女的付出,却自豪于养心智子女带来的荣光。
如果《人世间》没有这个细节,我想在传递、渲染以及共鸣方面就逊色了。而将扎刺的心真实摆在台面,让观者不自觉代入其中,更是剧情扣人心弦的秘诀所在。
所以说,《人世间》之所以大火,是因为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了自己以及自身家庭的影子。敢于直面现实,呈现生活的真实,虽然一地鸡毛,但终归是充满希望的。拍剧与写作其实没那么多需要炫技的东西,抓住本真的那些要素,自然就会吸引聚焦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