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国内“三来一补”重要贸易发展城市,吸引过大批人力涌向而至。那时,郑小琼已声名鹊起,她在东莞28个镇最落后的东坑镇一个叫黄麻岭的地方从事制造业出口的工作,倏地,郑小琼以“打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各大报刊,这成为了近代诗坛的个案。时空交替,郑小琼早已完成了从一名“打工诗人”到专业作家的华丽转变,这得益于她拥有诗人的先天禀赋。步入文学的殿堂并不是偶然的,即使生活曾日复一日被轰隆隆的机器声所充斥,但并没有埋没她诗歌的才情。时光匆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不变的是诗歌依旧作为郑小琼的创作主业。时隔多年,她的诗歌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过去的境地。安于当下,我们正视诗人身份的存在,而不是永久给她贴上“打工诗人”的标签。
过去没有系统地读郑小琼的诗,作为一位在女性诗人中具有标杆性的人物,假如不了解郑小琼的诗,这对近代女性诗歌写作者的状态了解是不够完整的。慕名已久,无缘识荆,我毛遂自荐向诗人表示想读一读她的诗集,于是,遂有了我探讨郑小琼诗歌的一个因缘。
《庭院的鸟群》于202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的底色尽显朴素和低调,涵盖了四个专辑150余篇诗歌,大部分诗歌是在疫情这三年间写成的。那时郑小琼从天河区搬到白云山下居住,她开始重新审视古典诗歌的意义,白云山的花草、山水、鸟声,逐一成了她诗歌创作的源头,对于新诗的探索,她试图通过禅思来打开“古典与现代”的诗歌通道,或者说她试图从现代与古典的诗歌创作方式上寻求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纵观其诗集,无论从语言风格散发出自然古典的气息,还是在内容格式上保持一种韵律有致的“新格调”,都充分体现了在时下浮躁的诗歌环境下,郑小琼对诗歌的一次审视与探索。
郑小琼是慎思的,诗歌凸显了内在的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思考。作为内在的个体的表达,凸显“孤独”的主题。以《朝露》为例,以松果下落,赋予诗意引申出孤寂的意象。这让人想到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苹果落地“万有引力”的情景。诗人笔下的“朝露”,象征浮世的短暂,诗中“雾与光”“沉重的肉体”“禅”“露珠”等意象重重交叠,使诗歌的寓意深刻,省人深思。
《暮色》里写孤寂的句子“野鹭鸶在溪边跟自己的阴影谈论日渐凋零的秋天……”诗人在夜幕下独享静寂的时光,写寂静状态的句子,带有古典主义的情调。如《夜访能仁寺》:“我所愉悦的寂静正被时代与繁星消减/它们一点点退回成为阴凉处的一块地衣”;《望山》:“我们总追随那眺望的山顶,那目光之下/翻腾的松树林,群山孕育的苍茫与寂静”;《独坐》:“树枝压低夜色赋予山谷纯粹的静穆。”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种“寂静”是对自然的一种观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内在的认知意识。至少,我认为她在面对随波逐流的世俗,有着清醒的认知,这种个体的独立意识体现在郑小琼的诗歌中。
关于孤独,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一词汇。孤独是每个人通往智慧之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历史上,伟大哲者与那些带有思哲给社会带来积极思想的诗人无一不是以孤独的个体存在。欧洲尼采、叔本华、苏格拉底乃至中国的孔丘、老庄,甚至现代文学先驱鲁迅,他们均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孤独、慎思,用思想影响过迷茫的世人。郑小琼在寂静中以诗歌对世间万物“有”与“无”的体悟不时加以阐述自己的感悟,表现出了她日渐成熟的诗歌哲学。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本诗集自然也与山有缘,见证了诗人的心路行迹。从故乡蜀山到惠州罗浮山,再到白云山,讲述行走留下过的踪迹,自然的景色成为诗人撷取诗意的来处,她到过寺院、书院,这些意象是高雅古朴的,有别于喧嚣的尘世和浮躁的社会现实。她在诗中深刻剖析“肉体与精神”的困惑,从“清风与明月”的自然意象中,为当下的自己寻求一种精神的依止。
诗集《庭院的鸟群》呈现了丰富的意象。如《杜鹃》《喜鹊》《画眉》《云雀》《燕子》等,均体现不同的主题,但意象是丰富的。由杜鹃写到祖父古老的典籍,喜鹊在苦楝树与祖母之间的某种联系;《鹀鸟》是一篇追溯回到稚年的诗篇,通过“稻田”“水田”“水草”等意象串联起对祖母温情的怀念,情与景相融合,散发出浓浓的情感,那鹀鸟的叫声唤回了诗人的童年,写的也是乡愁。郑小琼的诗歌时有指东说西的手法,体现出她内在精神的一种怀旧寄托,串连起血脉相连的亲情与故乡记忆;《燕子》是一篇叙事诗,“苦涩的善良与美”,或许正是来自对祖母无私、纯粹的爱,凝结成诗人观察世界最初的悲悯,她的诗歌融入了对亲情的深切追溯。
郑小琼的诗歌透过丰富意象描写,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表现出了内在思想及诗歌的深度。《十月纪事》具一篇有代表性的诗篇,保持着该辑里深沉的基调。我们从她的诗中可以看到“流水”“秋雨”“白鹭”有古典优美的意象,通过“繁花依依归向清流水”,诗人笔锋转而对自己进行剖析:“啊,我不再保持沉默,那匿名的不幸,我深知一生,难免俗世,一生难免孤灯。”这是“俗世与孤灯”这一辑的写意来源。诗中通过“柠檬”与“繁花”的对比映衬,突出了诗人独立的思辨和思想的深沉。这一辑里,古典元素洋溢在诗篇里多处可撷,“月亮”“古楼梯”“野兔”“发钗”等古典的词汇融入到现代诗歌中,使现代多了古典的意韵,这样的意境在当下诗歌语境中是不容易看到的;《晚唐发钗》里,呈现了读晚唐典籍、独守孤灯的意境,当浮华褪去,诗人内心浮现的是浅浅的青草和天空的白云。唐代文学是诗的生活世界,对晚唐的美好意象的构建,是郑小琼以古典主义情愫融入诗歌写作的一个掠影。
郑小琼的诗歌在深沉中表现出了一种静观。在神清气爽的早晨或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读她的诗歌是最适合不过。从诗歌中可窥见出郑小琼有着喜欢清净的一面,穿梭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要使自己的心境趋于一种静观的态势,这大抵不容易做到。她在静中表现出了对人世的省彻。如《尘世》中,她认为宽恕是博大的,诗人反观自我,坦言“对于世俗一无所求”“剩下爱与感恩”,这份谦卑的自省,正是反映了她在当下浮动世态下静观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