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让人难忘。原诗如下: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白话译文大意如下:客人从远方来,送来了一端(两丈)织有文彩的绫罗缎子。相隔万里的夫君捎来这礼物,包含着他对我的关切和惦念仍然和当年一样!缎子上面两只鸳鸯绣得非常好看,我要把它裁剪成一条合欢被。被内,我要用长丝绵来填充,边缘要缝好丝线,使得其无法解开。还要用胶和漆黏合固结,看看谁还能将拆开?
这是一首描写细腻的诗歌。你看,远方的客人突然送来了一端缎子,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了女子,这是她丈夫特意托他捎来的。女子喜不自禁,喃喃而语地说:“没想到,相隔千万里远,他还一直惦念着这里!”可以想见,女子收到缎子时的喜悦心情。古代交通及通信不便,收到远方辗转寄来的一封信,已是望穿秋水。而女子日思夜盼之际,忽然收到丈夫的礼物,别提有多高兴了。尽管这一端缎子不见得如何珍贵,但毕竟是丈夫从万里之外捎来的,对于相思的人来说,已非同小可。
这首诗歌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寒气至》比对着来读也很有意思。在《孟冬寒气至》中,“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女子读过信后,“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她把书信放于“怀袖中”,无非是方便随时可以拿出看看,可见音讯往来不容易,更可见相思之苦,估计这女子不知道有多少次读信,情不自禁地把信贴于心口上,于是才有后来的诗句,“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钟爱之情溢于言表,就怕对方不知道。而《客从远方来》中,女子收到的是一端缎子,尽管没有说到远方的人说了什么话,但千言万语都在女子的惊喜里了。
那么,女子收到的缎子是怎么样的呢?从诗歌中可知,缎子上有“文采双鸳鸯”。鸳鸯是一种水鸟,雌雄常在一起。西汉司马相如为卓文君作《琴歌二首》的第一首中,就有“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之句,自此,鸳鸯被用来比作夫妻。远方人捎来有“双鸳鸯”的缎子,可见其中的含意。而女子手捧缎子,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也在情理中。她首先想到要把缎子“裁为合欢被”,之后被内要用长长的丝绵来充实,被的边缘还要用丝线来缝紧,让人无法解开。表面上,这是女子要做一床被子,但其实融进了女子绵长的相思之情。单从字面上都可以理解,这“双鸳鸯”“合欢被”“长相思”“结不解”就让女子充满了甜蜜的梦想,尤其是后两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仿佛是女子在自言自语,我要“以胶投漆中”,也即用“胶”和“漆”黏合固结,看谁还能把我们分开?这“如胶似漆”成语就这样来了。
有人读此诗后认为,诗中的女子正陷于与丈夫“万里”相隔的“别离”之中,所以才嘀嘀咕咕唠叨着要“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一切,都是女子的幻想,根本不会有“客从远方来”,也就不会有“遗我一端绮”,她自己假想了故事情节,实则蕴含着她和丈夫别离的相思之苦,这是情到深处人孤独才会有如此奇思妙想吧,也不知道她还设计过多少个类似这样的情节?如此说来,此诗是女子的幻想也说得过去,毕竟好的诗歌本来就不会写得太实太满,这是留白之美,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诗无达诂”说。
《客从远方来》和《孟冬寒气至》都是抒写女子的相思之情,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令人怦然心动。这两首佚名之作会不会出自同一人之手,估计这是一个永远的谜,如同这两首诗中的男子后来是否回到女子的身边,这也是个永远的谜。这些谜当然不需要破解,这两首诗歌情深意切,如泣如诉,读者的想象就是最好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