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被公认为地方剧种,已跻身广东省四大剧种(粤剧、汉剧、潮剧、雷剧)之一,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至今音乐唱腔仍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音乐唱腔出自多人之手,仍存在各谱各的调,各唱各的腔,调式不规范,风格不统一。这仍然是困扰雷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雷剧团排演新戏无所适从,在观众中难以传唱与推广。对于这种不正常状况,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
谢卫华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在一起谈论这个问题时,他常常流露出焦虑和忧思。尤其对陈湘的雷剧声腔体系多年来未能确立应有的地位,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承推广更是忧心忡忡,甚感不安。
多年来,谢卫华利用空余时间奋笔疾书,撰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大力宣传推介陈湘的雷剧音乐唱腔。不遗余力在电视台开讲陈湘的雷剧音乐唱腔讲座。挚挚之情令人动容,拳拳之心令人钦佩。
2019年,湛江艺术学校举办六十周年校庆,谢卫华作为校庆筹委会会长,毅然提出编辑出版陈湘雷剧声腔体系一书,将陈湘一生创作的雷剧音乐唱腔、论文作品结集出版,并亲任主编。这既是向母校六十周年庆典的献礼,更是从理论上系统梳理总结陈湘老师生前几十年来创建的雷剧声腔体系,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雷剧事业。
令谢卫华没想到的是,在编辑出版此书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和干扰。但他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各种干扰而却步。以巨大的毅力和意志,经过近四年的辛勤努力,尤其还亲笔撰写了几万字的《陈湘评传》。为了此书的出版,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去年深秋的一天,谢卫华捧着刚出版的图书来到我家,非常郑重的赠送给我。我们两人对酌畅饮,祝贺他主编的图书出版。他细数编辑出版该书的辛酸甘苦,更多的是释怀和欣慰。我怀着十分欣喜和感动的心情,一连几天阅读了此书。其实,书里的部分内容在编辑过程中我已看过,包括《陈湘评传》在撰写的过程中,谢卫华也与我切磋交流,初稿还征求了我的意见。但今天我阅读正式出版的图书依然感动不已。
此书内容丰富厚重,共有十三章。书中收录了陈湘一生创作的雷剧音乐唱腔。从中可看到陈湘创作的雷剧声腔体系的全貌。
雷剧是湛江的地方剧种,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到雷剧四个历史阶段,历时300年。但在雷剧未形成之前,音乐唱腔是非常单调的,很难承担和满足塑造各种戏曲人物及表现各种戏剧情景的要求。
为了雷剧的发展,陈湘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投身雷剧音乐唱腔的创作和雷剧改革工作。1962年恩师从海康县一中调到湛江艺术学校专门从事雷剧音乐唱腔创作改革和教学工作。1979年艺校第二届雷剧班毕业后成立了湛江实验雷剧团,陈湘又到剧团担任音乐唱腔设计创作。1988年陈湘调任湛江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副主任,不遗余力为雷剧音乐唱腔的普及推广辛勤奔走,直至2005年逝世。60多年来陈湘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了雷剧事业,创建了雷剧声腔体系,对雷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有幸与陈湘在湛江市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共事,并参与了《雷剧志》的编辑出版,陈湘作为《雷剧志》主编,我为责任编辑,在编辑此书过程中,我亲聆了陈湘对雷剧艺术的很多真知灼见,至今犹如在耳。
陈湘创作的雷剧声腔体系共分雷讴、高台、混合三大类,七种板式,共有80多种唱腔。这些唱腔既有雷歌的特点,又具有戏曲音乐声腔的规律。涵盖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的要求,满足了表达喜怒哀乐愁各种思想感情的需要。雷剧从此定板定腔,剧团排演新戏音乐唱腔有了程式套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雷剧团、困扰雷剧的根本问题。雷剧声腔体系的创立,从此被世人公认为雷剧。
作为一个剧种定腔定板,形成程式套用,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各个剧种的表演动作基本是相通的,主要的区别在于音乐唱腔。音乐唱腔是一个剧种的灵魂,也是区别于其他剧种的标志。正如恩师陈湘所说:“雷剧发展至今,已经由民歌变为戏曲,新的板腔曲牌应该固定下来,使其定型,普遍运用,完成戏曲化(即有程式,有体系,有特色),如果不是这样做,剧种在变革中刚刚创建起来的‘家底’就无法保存,那就必然变成歌剧,而雷剧就不是一个戏曲剧种了,这是方向问题。”
书中第十三章收入了谢卫华撰写的《陈湘评传》,读者通过阅读,可全面领略陈湘为雷剧奋斗的一生,对陈湘创作的雷剧声腔体系的发展历程、路径脉络有着清晰的认识。
我和谢卫华是老同学,同是陈湘老师的学生,几十年来卫华酷爱读书,坚持不懈。他的书房“迷悟斋”藏书上万册,他长期沉浸于书海之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善于独立思考,尤其关注文史及哲学问题。《陈湘评传》里以他独到的眼光和睿智的哲思,对陈湘老师创立的雷剧声腔体系从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诸多角度作了鞭辟入里、颇有见地的阐述和解读,使读者深入了解到陈湘创立的雷剧声腔体系所具有的理论性、艺术性、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深厚的人文学养支撑。
陈湘早年已从事音乐工作,对文学具有扎实的功底,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艺理论素养。书中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就收入了陈湘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的艺术论文、文化杂谈、散文随笔等。正如谢卫华在评传中写道:“(陈湘)每首唱腔音乐,无不沉浸着他深厚的雷州文化特色和丰厚的哲学、史学、文学、语言学、心里学、艺术学等人文底蕴。”
可见陈湘创建的雷剧声腔体系有着明确的理论指导,建立在深厚的人文基础之上,经过几十年的锤炼打磨,并经过了多年舞台实践检验的。
书里第十一章及十二章是学生们和文化人士缅怀陈湘的文章。陈湘既是雷剧大师,又是一位名师,他善于教书育人,在教书授艺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敬重。
我们这批湛江艺术学校七九届雷剧班的学生,1976年入学的时候许多都是童蒙未开的孩子,陈湘老师教导我们要多读书,勤思考,学艺术,求知识,立志向,有理想,有抱负。给我们点亮了心中的明灯,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引导学生们走上了积极有为的人生道路。因此,虽然陈湘老师已离开了我们,但学生们无不怀念他的谆谆教诲,拳拳之心。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表达怀念,这些文章情真意挚,感人至深。
此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对陈湘创立的雷剧声腔体系作了全面的疏理、深入的阐述和总结。在这之前鲜有研究陈湘的雷剧声腔体系的文章见诸报端。此书多篇论文对其作了全面的解读和阐述。其次是为后人研究陈湘雷剧音乐唱腔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此书收集陈湘创作的雷剧音乐唱腔比较全面,还收入了关于雷剧艺术的论文等。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陈湘的雷剧声腔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说已十全十美了。此书为后人提供了一份十分宝贵的资料,但愿后人在这基础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发展。
最重要的是此书明确提出了陈湘为雷剧声腔体系创始人,并以此作为书名,确定了陈湘在雷剧历史上的地位。笔者认为这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在陈湘创建雷剧声腔体系之前,雷剧还没有成形,还没有成为一个剧种,还称为雷州歌剧。只有经过陈湘几十年创作的雷剧音乐唱腔,形成了雷剧声腔体系,经戏曲专家严格评审,雷剧才正式载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才被承认为地方剧种。
此书再次提出了雷剧音乐唱腔的规范统一问题,大声疾呼雷剧界应回到陈湘创建的雷剧声腔体系中来,守正创新,不断完善,传承发展。笔者认为,雷剧音乐唱腔的规范统一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必须在陈湘创建的雷剧声腔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完善,创新发展,这才是雷剧发展的正确之道。
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