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夫妻作家姚燕飞、王晓娜联袂创作的《何以安放》,是一部关注现代都市职场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的长篇小说。从性别理论角度看,这部作品借助女主人公姚一菲面对人生的失落展现,并积极地找寻自我,最终实现了女性主体性的重建,达到了自我成长的目的。
作为一部都市题材,《何以安放》基于当下社会进行的细致观察和种种思考,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将情感作绵长处理,不追求大喜大悲,瞬间迸发带来的感官刺激,而是在细腻入微中着力追求一种真实,表述诚恳,符合现实境遇,读来有种“离我们很近”的感觉。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姚燕飞、王晓娜笔下的女性知识分子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政治和争夺权力的欲望,她们有另一个战场,那就是家庭。和普通女性一样,女主人公姚一菲是省城一家传媒公司的图书编辑,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思想却还停留在河南那个古老的村子里。丈夫就是她的天,面对丈夫的冷漠和语言暴力,她逆来顺受。当她不顾一切考上研究生后,本来有着看似稳定的事业和美好的前途,却因为孩子的牵挂、家庭的约束,她又回到了老路。从小说开始,姚一菲作为一名在现代社会中寻求个人理想和价值的职场女性,就陷入种种现实困境和由婚姻带来的精神困境,无时无刻不在艰难地寻求生命的出口。
虽然小说并没设置成诸如职场潜规则,对于欲望和物质的描刻,但它最终触及了都市光鲜背后的诡谲与孤独。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还是将姚一菲这一职场女性形象塑造成贴在新时代女性身上的各类标签的戏剧化处理,则更能说明姚一菲身处现代性危机之中的伤痕累累。当这些来自外界的压力对姚一菲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构成强烈威胁时,她一方面表现得异常勇敢,并对外在“势力”进行回击。如江北市知名诗人刘学海想让姚一菲为他的诗集吹捧,遭到拒绝后,刘学海将其骗到家中图谋不轨。愤怒至极的姚一菲,当场给了他一记耳光。再如,面对丈夫的冷暴力和因炒股、赌博欠下巨额债务,长期承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已有身孕的姚一菲最终选择了离婚。从与外界对抗到不断地妥协,再到通过平衡自我与各类社会间的关系,进行自我重新发现,并与生命和解,小说通过人物矛盾冲突的设置,挖掘出一个真正确立了女性主体性价值的姚一菲形象的建构过程。
同时,在促成姚一菲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一系列人物关系中,姚一菲与自私、固执和瞎折腾的丈夫牛志生及其家人的对抗首当其冲,其实是现代女性主体性意识和传统性别意识的对抗。此外,因一次图书出版合作,姚一菲与作家饶前树建立了友谊,在他们的相处中,对姚一菲命运的抉择也起到了决定作用。小说一方面通过姚一菲的人物形象塑造,完成了对女性主体性地位的建构,实现了女性的自我成长和性别意识的建构,另一方面,作者从性别批判的角度竭力塑造了小说中的其他男性和女性作为辅助角色,诸如刘学海、牛志生母亲等一系列人物。小说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典型性的塑造,通过性别批判的方式,达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价值确立。当然,从这些辅助角色当中,作者并不只是进行无情的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同时,对人以一种包容的心态进行不同层面的人性关怀,使得小说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都市叙事。
婚姻土崩瓦解,姚一菲却没有想象中的仇恨与愤怒,她在各种危机中疲于周旋应对。作为遭受伤害最深的“孤独者”,姚一菲没有被生活压垮,也没有与人性之恶和解。不会原谅永不和解,这也是一种人生。她以近乎理想化的人格定力,安顿受创的灵魂,对他人的放手与尊重,才能做到与自己和解,完成了当代都市女性勇敢的修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何以安放》不只是简单的一部都市女性小说,也不只是一味地展开对男性形象的性别批判,而是一部人文气质十足的小说,它倾注了作者对当今都市女性的人文关怀。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