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南方朋友们的东北之旅引爆了整个网络世界,全世界的网友都对这片冰雪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热烈、浓郁的长白山风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游客对白山黑水的热切赞美,也激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在长春作家李谦的作品《滚大冰》中,就讲述了一个游子返乡的故事。她将目光投向长白山区的山乡变化与家族往事,聚焦于民俗、时令、乡野建构的独特魅力,引领读者往返于现实与回忆中的“故乡”。
“走出机舱的一刹那,林夏才知道,冷和冷不一样。”在《滚大冰》的故事开头,南方少年林夏就感受到了长白山的刚冷与霸气。随着故事的展开,林杉与林夏这对心存隔阂的父子切身体验着长白山区独特的风情习俗,而更治愈他们的,是老家人的温暖和热情。故事在结构上采用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相互嵌套的模式。在明线层面讲述了一个返乡后父子之间“双向成长”的故事。跟随少年林夏的脚步,我们也见识了“霸下屯”的风土人情。在薄暮的光景中,看到村里一幢幢积满白雪的房子毛茸茸、厚墩墩的,像一朵朵巨大的雪蘑菇。与安静的房屋相比,山区的动物则活泼许多,转眼间,鹿群飞奔过山梁,消失在山林深处;飞翔的金雕,在瓦蓝的晴空里越飞越远。更吸引人的是“老祖”那一口袋关于屯子的神秘传说,林夏在这里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他挂灯笼、滚大冰、抽冰猴,这些极富长白山风情的生活场景被作者细细描绘出来,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生机勃勃。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也得以知晓,这个在父母离异后已经3年没见过父亲的南方娃娃,如何在来到霸下屯后,一步步被这片大山网住了原本渴望逃离的童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李谦对于语言节奏的把控,不但写出了长白山文化中的质朴深情,更赋予了小说音乐般的质地。在第七章中,作者以充满诗性的浪漫笔触,描绘了对当今儿童已经非常陌生的元宵节“滚大冰”习俗。在夜幕降临时,霸下屯男女老少全都沉浸在冰上狂欢的节日氛围之中。整个屯子像一首喧闹的交响乐,每个人的欢乐都是乐曲中跳跃的音符,热闹欢快的滚滚声浪,释放出霸下屯的野性张力。
在父子俩体验年俗的同时,作者也不断插叙爸爸、奶奶两代人的家族往事,作为故事的暗线,为小说增添了叙事的复调。对父亲林杉来说,有关霸下屯的童年记忆中有太多的不堪回首。在层层叙事中,林杉将对“滚大冰”的排斥抗拒刻在了记忆深处。但他没想到的是,人到中年走遍千山万水后,被自己排斥抗拒多年的“滚大冰”却成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记忆,让他日思夜想、不管不顾地抛下一切,风里雪里、千里万里带着儿子回到老家。代际的故事在还乡后形成了叙事上的交会,故事也随之流动起来。
在儿童小说创作中,家族往事、代际矛盾总是写不尽的话题,但在《滚大冰》中,作者李谦选择通过呈现代际间的价值认同与文化传承,实现几代人情感裂隙的弥合。在父子俩相处的这些天里,他们逐渐敞开心扉,共同寻找在回乡之前从未期待过的精神家园。在父亲的耐心引导下,林夏充分调动自己的体魄和心智,在原生态的自然生活中拔节生长。与此同时,儿子也在父亲“回家”的旅途中扮演着治愈性的角色。父与子在“童年”的重构中共同补上了有关成长的缺失。随着消失已久的奶奶回到霸下屯,老屋打扫之谜也被解开。当祖孙三代人团聚在为奶奶打造的“水晶宫”中,辉煌灿烂的“宫殿”让那些苍凉的往事也短暂地温暖了起来。隔在人们心中的冰雪终会消融,不久后春天的到来将会把新的生机带给人间,古老年俗里所蕴含的文化记忆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当然,《滚大冰》所讲述的远远不止林家几代人的故事,还塑造了老祖、大民、大武、咚咚等一批霸下屯的村民形象,通过描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常”与“变”,讲述着在巨大的时代变迁中,生长于斯的人民在应对挑战中走向新生的故事。尽管山里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但各家门前还是执着地燃起了荷花灯、鲤鱼灯、胖娃娃灯等冰灯。尽管当前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但霸下屯的生命与灵魂绝不会无声无息地走向消亡,而是以丰饶的资源和高贵的精神迎接来自外部世界的瞩目。
《滚大冰》作者李谦是长春人,她扎根乡土多年,擅长在人情世相、风物年俗中提炼出传播文化根性的秘诀。她在这本书中还探讨了现代人如何在由血缘所凝聚的家庭与家族关系中重建联系,在历史发展与时代变迁中探寻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的关联,并重新确立自我生命的意义。
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