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出现心理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日渐火热。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丽娟,为中学生量身定做心理学入门书《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揭示了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秘密。
学校里的心理学
1.教室墙上的小红花——强化效应
儿童时代的你我可能都曾为了获得老师的一朵小红花而开心雀跃,老师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强化原理。强化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有些行为的后果使得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了”。
强化是一种引导学习的方式,教室门前的流动红旗、走廊墙上的光荣榜、期末的优秀学生评选活动,都是强化方式。
2.一点点来——登门槛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为了避免对自己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自己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犹如登山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3.教导需有度——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有一次去听一位牧师的募捐演讲,最初,他被牧师精彩的演讲打动,准备参与捐款。然而十分钟之后,牧师的演讲仍在继续,却已经没有了新的内容,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还是只捐一些零钱吧。又坚持了十几分钟,牧师不断地重复之前的内容,冗长的演讲让马克·吐温感到无比枯燥和气愤,他决定不向这位牧师捐赠一分钱。最终,当演讲终于结束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气愤,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美元。
这就是“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的极度不耐烦或逆反心理。
家庭中的心理学
4.胡萝卜加大棒——行为矫正技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对孩子又贿赂又威胁地说:“你要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妈妈就给你买新玩具;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成绩退步了,那以后就别看《大风车》了。”
对这种行为纠正方式,你应该不会陌生。很多家长正是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奖赏、惩罚和威胁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孩子们感受到难以抵抗的压力,最终改变行为。
这就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决定其后来的行为。通过强化,我们可以增强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通过惩罚则可以降低某一行为发生的可能。
5.以优势带劣势——配套效应
当穿上了心仪的鞋子,就想拥有与之搭配的裤子,然后又需要一件合适的上衣……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就是配套效应。
配套效应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目标,带动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果孩子的数学很好,其他科目却成绩平平,可以告诉他数学需要很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严谨、细致的态度和作风,利用这些优势,他在其他科目上也一定可以取得进步。
6.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南美洲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会导致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系统中一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蝴蝶效应”。
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别人的评价格外敏感,作为与他们有着亲密联系和深厚情感的人,父母家人的评价可能会成为掀动他们内心的蝴蝶,为他们披上或优雅或沉重的“睡袍”。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言语和方法,避免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在细微之处引导和鼓励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7.情人眼里出西施——光环效应
由于我们认知他人时会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他人的评价常出现偏差,表现为当某人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被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予其他许多好的特征,心理学把此现象称为光环效应。
反之,如果某人存在某些不良的特征,那么他可能会被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坏的,这一现象又被称为“坏光环效应”,还被形象地叫作“扫帚星效应”。
8.改变命运的黄金支点——热情的中心性品质
心理学家们认为热情这个品质可以左右人在社会交往中被喜欢与欢迎的程度,因为热情—冷酷这一对品质包含了更多的有关个人的内容,它们和人的其他人格特性紧密相关。
一旦我们认识到一个人是热情的,我们就会把联系在其周围的其他优良的品质也“配送”给他;而相反,当认识到一个人是冷酷的,就会把联系在其周围的其他不良品质“配送”给他。
可见,在对人类的品质描述中,热情—冷酷这对词就好像是居于相关词汇的中心,它们左右着人类的一些其他品质,因此,在心理学上通常就把热情—冷酷这对品质叫作中心性品质。
9.投桃报李——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我们通常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他不一定很漂亮,或很聪明,抑或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我们,我们也就喜欢他了。心理学上把这一现象归因于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即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说明他喜欢我们,我们就可以预先确定我们也喜欢他;而如果关于某人的全部信息资料都说明他不喜欢我们,那我们也可以预先确定我们也不会喜欢他。
10.完美的人不一定更招人喜欢——能力
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有着两种不同的需要。一方面人们希望自己周围的人很有能力,因为这会使工作、学习和生活更轻松;但同时,如果他人超凡的才能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即,人们就会感到一种压力。
热情与能力的倒U型关系
因此,当一个人的能力和人格都达到了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时,人们只好敬而远之了。显然,能力与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例关系,一旦超出了这个限度,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作者: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