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写过一首题为《劝学诗》的诗,文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它告诉人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应当趁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学习,不要等到将来老了,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用功。
读书要趁早,这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人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接受能力也强,趁着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书,多积累一些知识营养,对自己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肯定是大有帮助的,所以,读书还是应当趁早。
然而,有些人因各种原因和条件限制,没机会趁早读书;也有些人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上学了,可由于当时年少懵懂、自律性差、习惯不好,加之对读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能在年少时好好读书,步入社会后又后悔了,又想读书了,这样的人是不是再也不能弥补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愿意读书,哪怕起步晚了些,也不是无药可救。有个词语叫开卷有益,不受时间早晚影响,只要读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历史上读书起步晚,最后也有成果甚至成就突出的也不乏其人。《资治通鉴》记载了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中学课本将其编成课文《孙权劝学》。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年少时不爱读书,后来执掌吴国军务又觉得没有时间读书。吴侯孙权从小就喜爱读书,并且从书本中获益颇丰。孙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蒙乃始就学”,最终让鲁肃惊叹,也让其他人刮目相看。最近读白落梅著的《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从中了解到,宋朝苏洵年轻时并不好学,直至二十七岁那年,因乡试落第,心中羞愧,始发愤读书,最后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此可见,只要肯认真读书,就算起步晚,未必不能修成正果。
20世纪90年代,一位老板,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只上过一年半学就没上了。改革开放初期,这位老板的生意做得不错,后来,因为书读得太少,经常遇到难题。有一天,做了十几年生意的他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重新回到学校去读书,而且是从小学读起。他的异常举动,让人看到了他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让人看到了他想补回曾经失去的读书时光的迫切心情。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看到一些成年人,时常为自己当初没有好好读书荒废了学业而追悔。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悔,一丁点用处都没有。追悔不如立即行动,重新读书学习,变压力为动力,填补过去留下的一些空白,减少一些人生的遗憾。
人们常言,“世上没有后悔药”,其实,就读书而言,可以有后悔药。读书的后悔药就是从眼下起,认真读书,发奋读书。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书,只要有这种思想高度和坚定情怀,就算起步晚了,人生也一样能遇见一些好风景。
作者:黄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