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人世间最美好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尤其在这喧哗的世界,找一处清闲之地,无市声之喧哗,纵情山水,静心养气,那该多好啊。最近我重读《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似乎找到了答案。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文中描写的琅琊山非常美丽: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游览琅琊山的描写,使我想起来了多年前随科室同事游月亮山时的情景。
那时,我们从中窑上山,沿着弯曲的小路向上樊登,山上林木茂盛,幽深秀丽。特别是经过白龙井时,看到一股泉水从山峰峡谷流到白龙井,这个情景如同欧阳修所述一样:“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个白龙井上并没有亭子,可是从白龙井向山上走两三里有个湾子,叫郭家垱,带我们上山的导游“郭司令”就是这个湾的人,她是我们科室的护士长。她带领我们向月亮山顶攀登。
我们登临月亮山顶,放眼远眺,一边群山绵延,此起彼伏,一边湖光山色,高楼鳞次栉比。天气晴朗,浩瀚辽阔的大冶湖、滚滚东流的长江与江北风光尽收眼底。月亮山山势雄伟,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山上的树挺多,密密麻麻的,树不大,却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照在身上,暖暖的,十分舒服。树枝上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还有一群鸟在山里追逐着、嬉戏着,给这寂静的山林增添几分生机。走走停停,很快我们穿过一片开阔地,继续往上沿路有许多野菜,大家一边采摘路边野菜,一边欣赏山里美景。能入眼的景物,各有各的美,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山顶,只见电视台发射塔高高地耸立在一片绿树丛林之中。
返回时已近中午,“郭司令”邀请我们到她家吃饭。她家人待客周到,杀鸡剖鱼,还去挖野菜。到吃饭时,十几人围一桌,大家吃饭的情景亦同欧阳修写的那样:“……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我们也如欧翁描写的那样,高举酒杯,互相祝福,互相调侃,嬉笑声、碰杯声交织一起,形成了难忘的画面。特别是有的同事不胜酒力,只喝不到半杯就醉了。我也一样,只喝一杯就迷迷糊糊,话也说不清楚。越是迷糊他们越劝酒,越是说胡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重读《醉翁亭记》,回忆一下子涌入脑中,尽管过去多年了,此情此景仍历历在目。什么是快乐?读到欧阳修的这段描写,体会到了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这篇文章出现在中学课本时,我已背得滚瓜烂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他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了解程度。
文章中的醉翁早已尝过人生百味,阅尽人间悲欢,也早已打开了心胸,举杯畅饮,不再拘泥于狭隘的功利,日子过得从容快活。文章也间接地流露出欧阳修与好人交往,与歹人隔绝,还要爱自然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沦。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把个人烦恼扔在一边。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与民同乐,乐在其乐。四季更迭,朝暮变换,伴随着日升日落,云聚云散,花开花落,水落石出,朝暮变换之美,树林禽鸟和鸣,在这一派自然景观中,太守与游人共同欢乐。人民因视与太守同游为荣幸而快乐,而太守却以人乐而乐,将醉与乐统一,从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于是,练就了醉翁与民同乐的旷达。
重读《醉翁亭记》,我不但从文字之中汲取了营养,而且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1965年,那个时候买不到《古文观止》,我就向老师借。语文老师司老师看到我非常喜欢,就借给我。我拿到书后,每每遇到难题时,碰到苦恼时,我就读这本书,读后感觉到豁然开朗,困难也不算什么,苦恼也变成乐观了,沉浸其中的我,忘记将书本还给老师。令人想不到的是,三年之后我下乡回家了,司老师还不辞辛苦,走了50多里山路到我家催还这本书。
这是6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旧事重提,是不忘师恩。我想,我还要继续将《醉翁亭记》多读几遍。
作者:周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