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以潮汕美食著称。我在长沙也吃过几回潮汕馆子。新开的,场面颇大,价格不菲,但舌尖留下了美好印象。然而到了汕头,你才会明白,吃潮汕菜,必须在潮汕当地。食材、厨艺、氛围,还有味觉混合着触角和感觉的那种体验,是本土之外不能亲炙的。一方水土有一方饮食,包括饮食习惯。卤水狮头鹅是我的最爱,餐桌上,转盘缓缓转过来,我必定伸出筷头。据说一只老鹅头要上千元。我在澄海参观了一家狮头鹅养殖场,了解到澄海一区肉鹅年出栏量超过750万只。养鹅的全产业链一年创造价值可达40多亿元,成了澄海地区的支柱产业。还有南澳牡蛎、潮阳姜薯、达濠鱼丸、东里猪脚饭、赤鯮鱼和糥米蒸鸡,都使我大快朵颐,留下舌尖的记忆。我以为一个地方宜不宜居,饮食是最重要的考量,是一日三餐的面对,躲都躲不掉的。
当然,城市和人也是最重要的。
我在揭阳机场下飞机,司机接了我,在黄昏的昏黄中穿过老城区,那些带骑楼的老房子,安步当车的行人,门洞里出出进进的手里拎着菜的居民,十字路口等红灯的守规矩的骑电单车的人,所有玻璃反射着的夕阳的余晖,都使这座地处粤东的城市闪烁了从时间深处迸散出来的铜镜般的微光。我喜欢有时间感的城市。就像鱼要在水中游动一样,传统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方言和服饰,要在时间中呈现。空间要有时间,空间才不会空洞。
我来过一次汕头,这是第二回来,但我还是不了解汕头的人。我参观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才晓得中国的电影之父,中国的电影先驱,都是潮汕人。博物馆在汕头市金平区安平路上,原址是集成发绸庄,曾是汕头乃至整个粤东地区规模较大的布料批发零售行。这里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者蔡楚生的电影梦开始的地方。馆内有潮籍电影名人的史迹,老照片,电影海报,获奖记录,不停播放的黑白旧影像,让人产生回忆和缅想。郑正秋是汕头潮阳人。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导。1913年,与张石川共同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又参与创办明星影片公司。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他聘请左翼作家担任明星公司的编剧顾问,引入共产党人进入电影界。他一生编导的影片有40余部,主要作品有《难夫难妻》《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等。他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另一位了不起的中国电影先驱是蔡楚生,也是潮阳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赴上海参加电影工作。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共赴国难》《新女性》《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前程万里》《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等。他的好多作品我都看过,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以抗战为背景的故事片里,白杨、舒绣文、陶金、吴茵等人的表演现在看来都令人惊艳。我看到《渔光曲》当年的电影海报,这部中国早期默片里,有一首特别有名的同名插曲,我站在展厅里当场唱了起来: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来了大海风……”同行的几位作家中也有熟悉这首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电影插曲的,跟着也唱了起来:“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我后来对采访我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资深的电影迷,却不知道中国最早的电影人居然都是潮汕人。我还说,《渔光曲》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插曲之一,我在念小学时就晓得唱了。特别喜欢的一句歌词就是“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来了大海风”妙不可言。而且曲子作的好,优美、渺远,令人遐思,翻腾着海的腥味。
隔了两天,我又参观了崎碌炮台博物馆,崎碌炮台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单体面积最大的炮台,圆形的城堡,花岗石的垛口和炮位,坚固的墙体和环绕着的护城河,这样的有着百多年历史的海防工事令人肃然。看了展出内容之后,我才知道,中国的海防建设,最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出自潮汕。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就是海丰人。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组织主持设计建造第一座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建造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还一位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揭阳籍,也是出生海丰。同样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从1958年起就开始致力于核潜艇事业,是研制我国核潜艇的先驱者之一。2019年,他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共和国勋章。哦,潮汕人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陪同我们《品鉴岭南》采风团一行作家采风的在汕头当过县委书记的退休老人张泽华,他义务为我们导游,讲解。我们都叫他老书记。瘦瘦的,清癯、精神、国语不标准,但是有穿透力,和蔼、可亲。上来每一道菜,他都细致讲说,到任何一个地方,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热爱他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变化。七十多岁了,思维比年轻人都超前。他瘦小的身躯里仿佛装了整个的世界。跟他相处五天,每天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潮汕人的热情、好客、大气和情怀。他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我想今后听到“潮汕人”三个字,我脑海里一定会浮出他的形象。他永远不会老,他有燃烧不尽的精力。
写此文时我看到朋友圈里四处有人在转发一条视频,那是一首歌——《红头船》,是生于1998年的潮汕年轻歌手王以诺参加《2022中国好声音》在舞台上以潮汕方言演唱的一首他自己原创的歌曲。后生子戴着一顶船夫帽,在聚光灯和亿万观众的目光下,激情万丈地唱着:红头船,承载海墘个梦,家己人,连结骨肉个潮汕人……
他大概是第一个把潮语歌曲推上大型歌赛舞台的歌手。“咱是潮汕人”这句歌词在网络上传开之后获得了大量潮汕人的点赞。
潮汕人,用他们的歌声,让所有的耳朵都了解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了他们的骄傲、豪情和务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