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旧习,乡僻地,贸易有定期,阳山阳城镇的城南至今仍延续这样的传统习俗。虽说如今网通四海,信至八荒,手机电脑轻轻一点,千里之外未见之物两三日即可达,便捷快速应有尽有。却仍感遗缺,缺了点什么?缺那面对面的世间情味,缺那伸手可及的烟火气息。
农历逢五逢十,是阳城镇趁墟之日。朝晨为闹市,聚近乡买卖者百货俱陈,四远竞凑。沿河南岸空旷之地,货车、摩托车、三轮车、手推车聚集;箩筐、箥箕、笆篓分行排列;应季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干货果仁、农畜家禽等土特产;还有衣物鞋帽锅碗瓢盆日常用品种类纷繁、物美价廉。
如果是佳节与墟日重叠在同一天,滨江沿岸更加热闹非凡。从城南市场出来向左拐约800米是江滨市场,向右拐约500米是镇中市场,左右开摆的摊档如长龙绵延一两里,人群接踵摩肩。晴日自是极好,纵有绵绵细雨也阻挡不了这五天一趟的买卖之约。远山云雾缥缈,河畔新柳依依,江水滔滔,城北对岸亭楼巍然,此岸的车水马龙,世景喧嚣宛如一幅阳山版的清明上河图。
移动支付已成日常习惯,但逛城南这样的农贸市场仍需带少许现金,以备遇到不善用科技的老人。一捆捆一把把一堆堆的农家特产整齐地摆在前头,旁边一把提绳秤,身后一台人力三轮车或一担竹筐,带着乡土的气息与质朴的热情在不显眼的角落。他们身体微偻,衣着朴素,面容黝黄,头戴草帽或竹笠,老人机别在裤头或挂在胸前,裤管半挽,鞋底沿边略带泥巴。不善于吆喝的他们多半只是用目光追随往来的人,若你在他们跟前稍作停留,一串乡音抑扬顿挫,介绍自家新鲜的无公害的农副产品。若你看到合适的俯身挑选,农家人从砰舵底下抽出皱巴巴卷成小圆球的塑料袋,买多的给大袋,买少的给小袋。并不是农家人吝啬,这大小不一的袋子是他们在日常中积攒的,如果你不要袋子,他们会多给一点以作补偿。但在交易前你要问一下能不能手机支付,如果不能你也没有现金可能会让农家人白忙活一场。
农家人公道朴实,你故作熟络多嘘寒几句,东西上秤推过星后秤尾朝上,还会多抓一把给你。倘若遇上精明细算之人,他也不与之计较,照样宁多毋少。
集市上,扩音器如锣响雷鸣一浪高过一浪:“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闲时买来急时用;厂家让利半卖半送;清仓大甩,只要钱不要货给钱就卖……”高低起伏的粤语腔或普通调夹加着车鸣声与流行音乐响彻苍穹,在这样的人声鼎沸下拉开一幕幕的折戏子。俗称“走江湖”的他们是这个大戏园的主角,衣着打扮光鲜靓丽:或西装革履、手戴金表、脖子挂金链;或正气轩昂中山装、手持佛珠、脚穿布鞋;或身穿潮牌休闲服、头顶鸭舌帽、手圈运动环外加墨镜……一擦就爽舒筋活络油、世纪灭鼠利器、新科技环保节能灯、生活如意一锅多煮、时尚不显老服饰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应接不暇。试用的,试吃的,派分小礼物的,主角是念唱做打并上,眉飞色舞、声情并茂、滔滔不绝、显神通地招揽生意。
晌午临近,墟市上的人渐少,喧闹渐退,幽街僻巷的小吃店正是忙碌之时。云吞、猪红粥、牛肉面、酿豆腐、炸糍粑、碱水粽等土家小吃登场。老板多半是小城变迁的见证人,店里的桌椅也沾了岁月的陈迹。装一肚子平实温暖的美食,这毫不恍惚的世俗烟火气叫人满足踏实。
日落散墟,人潮退去。山城高楼林立已难见炊烟袅起,事物更替,楼外旧物寻已稀,城南以南尽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