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群吃货围坐在大榕树下的水井旁,这里是接地气的老字号水井头早餐店,尽管老档已搬,店名已改,可围着水井头吃早餐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执念。你若问我水井头是指哪家店,我倒说不出一个具体,只因老水井在此,大家都亲切地将这片吃早餐的地方称为“水井头”。一碗海鲜面随着招呼声端到水井旁的围栏上,怎一个“鲜”字了得。
在赤坎读书时,周末会约上好友到此打卡,味道怎么样已经说不清了,兴的是一种凑热闹、赶潮儿吧。刚出锅的油条热气腾腾,蘸着豆浆一口咬下,满嘴滋滋作响,就这样一份“水井头”早餐,饱满且精神地诠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
可秋雨不识趣,总是催人急。早餐店的老板娘慌慌张张地支起了雨篷,食客们一手油条一手豆浆往楼廊里钻去,淅淅沥沥湿了裙摆。
雨小了,飘飘絮絮地又把食客们引了出来。沿着马路往前走,古码头修砌着长长的青石条阶梯,雨水冲刷着熙熙攘攘的踏痕,蜿蜒地穿梭在古朴的居民楼之间。爬满青苔的路与古树扎根的墙,中法合一的建筑与独守祖宅的老人,看到的是一个世纪几代人的荣枯。拾阶而上,古商埠的繁华景象又现眼前,工人抬货步履蹒跚,商贩吆喝此起彼伏。如果不是历史记载,我怎么也想不到狭窄的大通街脚下曾是一片汪洋,船只停靠在石砌踏跺式码头上,在这里启航、停靠的商船不计其数,如今桨动船起的繁华,都随着磨平棱角的台阶和长满青苔的门楼老去……
砖瓦斑驳破旧,可历史不会被弄丢,寻常巷陌里藏有不少的名人故居,墙上的牌匾刻着他们的过去。透过老街的古旧楼房,窥视那些经历了时光的磨难后,却依旧不掩华丽的雕花。依稀可见,大通街上的热闹繁花,大通商铺的熙熙攘攘,时代的更迭。
走着走着,天放晴了,撒欢呀。骑楼上阿婆的生活仍是井井有条,在择菜、在晾衣、在骂阿猫阿狗打翻了她的簸箕,阳光透过窗台洒在花砖上仿佛旧日的时光又鲜活了起来。老街的每日尽是稀疏寻常,忙碌的裁缝、入神的先生、打盹的车夫……一百种生活有一百种写照,这里储存了太多的热爱与期盼,他们不被闹市遗忘,但闹市却很心念这份情怀。
大隐于世的老街给人一种桃花源的错觉,外面的世界节奏再快,老街的人们还在不急不徐地生活着。老街的街头巷尾四通八达,但因交通拥挤,部分改为了单行道。城市的扩张与更新,年轻人搬了出去,老街也因生活的不便渐渐人去楼空。
楼空了老街却又热闹起来了,多了些外地口音,古民房也被改成了老情怀小铺。伴傍晚飘来烧腊的香味,老字号店铺排起长龙,云集了各位叼嘴食客,安静的咖啡馆亮起了阁楼的小灯,这样日复一日的老街,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前往。是创新也是保留,在纠结变与不变时,老街的骨子里又透露着一份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