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唤醒我的,不是闹钟,是妈妈的呼唤:“吃饭了!”对,每天的早餐都是饭。二重皮的老家门口有三家早餐店,卖炒粉、猪杂粥、豆浆油条……光名字就让人流口水,但不好意思,这些统统与我无关。那个中年妇女说,外面的油不好,看着好吃的美食其实都不干净,必须吃家里的。哪怕起床迟了,也不给我五毛钱买个面包带去学校吃。饿?忍着,下次记得早点起床。
家里人最注重早餐,认为人起床后肠胃吸收最好,早餐当然要吃好!妈妈五点多起床生火煮饭,然后炒个鸡蛋青菜或煮点瘦肉花生配饭。我们要喝一大碗水,才咽得下那一碗干饭。为何不煮粥呢?那个妇女说,饭抗饿!我曾无比羡慕我的同学可以去外面吃早餐,选择多,还那么香!我也曾鄙视过那个中年妇女,每天围着灶台转,早饭、午饭、晚饭、夜宵耗费了那么多时间,一点也不像课本里提到的追求自由、理想的新女性。我曾默默在心里发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女性。
转眼,我已为人妇,为人母。虽然百般不愿扣上中年的帽子,却也渐渐习惯越来越多的人称“阿姨”。现如今家政大权在握,误入烟火深处,却也乐在其中。睡前预约好电饭煲煮粥,早上闹钟一响,匆匆洗漱后马上奔向肉菜档口,买回最新鲜的食材,洗、切、炒、蒸、炖、煮、烤,每天变着花样做点有营养的食物给孩子吃。蛋挞、小米粥、南瓜糊、广式肠粉、水果沙拉、荷包蛋、小排骨、小笼包、肉菜包,云吞、饺子、炸酱面……为孩子准备早餐,才第一次发现,原来每一位妈妈都有做厨师的天赋。凡是在酒店吃过的,在朋友圈看过的,在抖音里刷到的,都要一一核查食材,试验,自品,最后才呈上餐桌。
有一次,孩子说想吃麦当劳,我不假思索地回一句,外面的不干净,回家吃。突然觉得很耳熟,这句话的语气、精髓原来和我妈的如出一辙。厨娘精神的传承,也是爱的传承。不善于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的中国人,喜欢悄悄把爱渗透到一粥一饭中,这也许是中国人但凡有节日,都喜欢聚餐的原因吧!聚餐后面的潜台词是,我爱你,我喜欢给你做饭,或我爱你,我喜欢跟你一起吃很多很多餐饭。
我把做早餐的图片发上朋友圈,附文“别跟我说远方,远方只是从厨房到办公室”。友人说,做早餐也可以是一首诗,心态不同,境界各异。甚喜此句!饭香怡人,任何外卖、快餐都代替不了这种家庭制造的温度与情义!
人间烟火,往往最能慰风尘。我想,这世上最深沉的情话应该是,回家吃饭!
愿有饭香可长守,且以深情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