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知足常乐”这两句话是我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在五光十色的大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美轮美奂,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来攘往,人们的生活向着幸福的大道快速前进。然而,在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种种焦灼与困惑时,父亲的口头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犹如一股来自远古的和煦的春风,使我内心温暖而沉静。
记得小时候,家里平时根本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但是到了年底腊月,家里把养大的一头猪,拿去公社食品店里卖了,自己也留一些猪肉,母亲把猪肉腌制好,就挂在房间楼板的钉子上,让其风干。我没事就躺在床上数腊肉,一块,两块,三块……数完说:“爹,我家的腊肉没有三婶他们家多!”父亲放下报纸,摘下眼镜,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你看金德爷他们家,唉,今天腊月二十九了,一斤肉都没买!对了,我还是取一块给他送过去,让他们父子也过个像样的年。”说着,父亲搬来椅子,脚踩上去,我连忙去扶一把。父亲取下了一块略大一些的腊肉,我自告奋勇地说:“我去,我去送!”像这种送人东西得人夸奖的事,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做的。
我家有七口人,父母加上兄弟姊妹五人。兄弟姊妹大多都要读书上学,家里经济十分拮据。但父亲经常乐观地说:“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既是蕴涵着父亲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大胸襟,也是他老人家教育子女、约束子女的大智慧。
20世纪80年代末,我考上了大学,父亲非常高兴,然而,我被师范类录取了,班上同学都说读师范不好,毕业当老师,清水衙门,两袖清风。我听了大家的议论,心里不悦,但父亲说:“教书好,稳定啊,工作时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生活有规律。至于薪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啊。国家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不管社会怎么改革,教育总得优先发展啊,女孩子当教师,最好!”父亲又用他朴素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哲理说服了我,使得我在中学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
记得大学报到时,父亲上县城给我买了一只很好看的朱红色皮箱,箱子下面还有滑轮,这是我当时所有行囊中最珍贵的。35年过去了,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那时父亲把我送到了学校,校园里有不少的新生和家长。父亲说:“你看,还有很多同学都是用化肥袋子洗干净了装行李的,十分节俭,也挺方便的,又防灰尘又防雨水。” 第二天,父亲要回去了,分别时他坐在我床边数了数剩下的钱,说:“我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来了,一共两百块,你们大学的商店价钱还算公道,置办生活用品也不用花费多少,我留一点你作为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其余的我带回去存着,下个月的生活费我再汇过来,钱计划着用,细水长流嘛,比你有钱的同学肯定很多,但你也不要盲目攀比!咱们来自农村,钱呢,只要够生活就行,知足常乐!有合理的需要你可以写信给我说,我不会在钱方面刻薄你,总会让你有个差不多!”父亲的一番话,让我心悦诚服。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就是父辈传承我们的家风吧。
作者:余红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