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沥的雨挡不住去老街的热切。
搬家之后,离老街远了,天天忙忙碌碌的,差不多有两个月没去老街。
现在住的地方,空旷偏僻,还在建设中,生活上不是很方便。蔬菜水果的采购任务交给了老书,我每天下班径直回家,手里空落落的,起初很不习惯。
原来每天路过老街,红红绿绿的瓜果蔬菜,顺便拎一点回家,很新鲜,尤其沉浸在热腾腾的烟火气味里,觉得自己离生活很近。整个老街散发的都是诱人的食物的味道,更不用为每天的吃食发愁。
风在这里,冷天也是可爱的,还没进老街,风就把烤红薯的甜香带到了跟前,温暖地给人一个热情的拥抱。不用看也知道,孙大爷一定站在他的烤红薯炉子前笑眯眯地和来老街的街坊邻居招呼着。他在街口卖烤红薯有五年了,常来老街的人都认识他。他厚道热情,总是一副笑脸,即便初次见面,也让人觉得像认识了很久一样亲切。
孙大爷是旁边炒货店里负责炒栗子的大叔的远房亲戚,他见孙大爷一个人在家乡孤苦伶仃,生活困窘,就想了这个办法来帮他。孙大爷在家乡种了一辈子红薯,烤红薯对他来说,虽不是本行,倒也得心应手。红薯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又甜又糯。农人的朴实和热诚让他很快融入了老街的节奏和生活,时间长了,反而把他乡当故乡了,生活得自在而适宜。
老街就是这样温暖包容。这里很多都是外来客,不管是来老街买东西的人,还是在老街上经营着小生意的人。然而,一年又一年的风霜雨雪,随着时间的渗透,也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外来客像一棵树苗一样,被命运也可以说是机缘和生存的大手种在这片土壤里,慢慢地扎下了根,枝繁叶茂,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地,也为立足的土地带来一片荫凉。
从北往南,老街东边的铺子依次是炒货店、豆腐店、烧饼店、百货小店、熟食店、面条店、牛羊肉店、早餐店;靠西边的铺子依次是奶茶店、水果店、蔬菜店、鲜花店、粮油店、五金店、炸鸡店、冷鲜肉店、水产店。南边还有一个小广场,那里聚集着南来北往的摊贩,水果、蔬菜、糖葫芦、驴打滚、豌豆糕。
不过百十来米的老街,每天在这个郊外小镇总是最先醒来,也最后归于安静。仿佛这里汇聚着全世界的热闹,也有着山一样的宽厚,海一样的耐心。
即便现在,足不出户,也能吃喝不愁,轻轻一划拉,吃的用的都能送到家。商场超市门可罗雀,但喧嚷热闹的老街一直拥挤喧闹,人们喜欢到老街来,买几个热乎乎的烧饼,喝一杯刚磨出的豆浆,买一兜鲜灵灵的蔬菜……这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朴素而又神奇的氛围。
虽然下着雨,老街的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一脚泥一脚水,却没人在意,大家热情高涨地在街上走着,说笑着,店铺里流连着,买菜买面买鱼买肉。
豆腐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队,却不见往前挪动。向旁边人打听,豆腐卖完了,店主回豆腐坊拉豆腐去了,得等上半个小时。大家就这样搭着伞披着雨衣在雨里等着,似乎没人着急,也没有怨言。那是大家心里认准了豆腐店,味道是老街的味道,等也值得,愿意等。
每个地方都有一条这样的老街吧,亲切、温暖、朴素、谦卑,甚至还有点脏,有点乱。但老街的布局和样貌像一幅热闹欢乐的风俗画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个喜欢老街的人心里,甚至老街上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栩栩如生。烦闷了,去老街上走走;开心了,也去老街转转;孤独了,到老街上看看。老街成了寒凉人世里的知己,烟火、热闹,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作者:耿艳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