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偶读苏东坡“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情不自禁地将那年偷吃月饼馅的情景从我尘封的记忆里勾了出来。
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读小学五年级的事了。那时农村物资匮乏到中秋节没有月饼吃,好在我母亲是个勤劳聪颖的劳动妇女。那年临到中秋节前一天,母亲就偷偷地将自家种的麦子磨成面粉做饼皮,再用自家土榨的红糖搅拌面粉做饼馅,风干一个晚上后,第二天就可以将包好的月饼坯子放入炭炉内烘烤。由于实在是嘴馋,晚上我就偷偷地溜进厨房,将两个包好的月饼坯子扒掉饼皮,扔进猪栏,抠出里面的馅,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工夫,饼馅就全部“报销”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起床后就直奔厨房,一看傻了眼,昨天簸箕中明明摆满了月饼坯子,今早怎么就少了两个呢?如果是老鼠偷吃的话,怎么就刚好两个呢?母亲百思不得其解,面带怒气走进房间,叫醒我们五兄妹,挨个询问:“是不是你偷吃了?”他们四个都摇摇头,只有我胆怯地不敢直视母亲。看到此情此景,母亲心里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母亲脸上怒气渐渐消去,带着慈祥的笑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我知道,作为老大,正在长身体,吃得多也是正常的事。”
母亲放缓口气,接着教育我:“但是,你再饿再馋,也不能偷吃月饼坯子呀,吃坏了身体怎么办呢?带坏了弟妹更是要不得!”
听了母亲的谆谆教诲,我简直是无地自容,心里暗暗发誓,今后再也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要光明正大做事,做弟弟妹妹的表率。
中秋节晚上,好不容易等到一轮圆月斜斜升起,皎洁的月色洒进家门口。我们五兄妹欣喜雀跃,等着吃月饼。吃完晚饭,母亲把烤得金黄金黄的月饼摊在桌上,满屋顿时香气四溢,我们几个围桌子坐着,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一个个月饼,馋得像小猫,口水几乎都想流下来。
虽然这土月饼成分单一,少油,皮厚,馅硬,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我们的眼中,它就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但是,母亲是按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五兄妹每人一个的分量做的,现在少了两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争相推说牙齿痛,吃不了。我们五兄妹一人分得一个月饼,高兴得就像捡到金元宝。我慢慢地舔着吃,生怕美味一下子就吃完了。母亲将最后剩下的两个月饼切成四小块,大人每人分得一小块,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四十多年过去,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式各样的月饼随时都可以买来吃。什么五仁月饼、叉烧月饼、蛋黄月饼、莲蓉月饼、火腿月饼、水果月饼、鲜花月饼,应有尽有。但是,我心里依旧喜欢母亲做的土月饼,它有一种母爱浓缩的感觉。
今年中秋节前几天,我和老伴去超市购物,突然发现超市的月饼堆成一座座亮眼的小山,豪华装,散装,价格从几百一盒到六七元一个,穿行在月饼之间,想寻找喜欢的家乡味道。但是,很失望,几乎一个晚上也没有找到,就随意买了一盒月饼回家,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月饼的那种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广西来宾工作,一晃三十载。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年,每到中秋佳节,如果不能回家与父母团圆,就总要买几盒月饼寄给父母。不在乎价钱,不在乎款式,不在乎口味,哪怕明明知道年逾八旬的父母根本就啃不动月饼了,但是月饼寄托的那份亲情,足以让人此生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