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花生生长季节,这个时候我想起来了我收藏的两枚玉石花生。这两枚花生从外表来看和真正的花生一样,在那上下端圆鼓鼓的地方,似乎可以看到里面的花生仁,真想剥开来吃了。
从这两粒花生,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在农村种花生的情形。
那时候我下放回农村,生产队分给每家一块自留地,用来种菜。有一年菜地里拔了白菜,地就荒废了,我看到隔壁别人家的菜园里长着郁郁葱葱的花生苗时,我央求妈妈种花生。我说:“花生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素也多,可以炒着吃,还可以榨油。”妈妈同意种花生。我就用锄头翻开土地,平整后挖成一个个小坑(窝),我妈就把花生籽放入窝中,每个窝中放入3粒花生种子,然后用土覆平。这样一块地种了8行,每一行种6窝,共有48苗。
种下的花生半个多月就开始出苗了。只见碧绿的小嫩芽,像青色的水彩涂过似的,一片片的叶子越长越茂盛。过不了多久,在枝条上开出一个个金黄色小铃铛花儿。这些花一朵朵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我不由得好奇地伸手去摘花儿,“不要摘!”妈妈制止了我。她说:“花生花不像桃花梨花那样挂在树上。花生每一朵花都结一个果,你摘一朵花就少一个果呀!”啊!花生真伟大呀!
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花开必结果,多么可爱的小黄花呀!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香喷喷的花生奉献给人们,它的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现在回想起来,从我走过的路程来看,正是这种精神支持了我的一生。
想到这里,我又把这两颗花生玉石看了又看。这个和田玉花生的寓意多么吉祥美好。就像人一样,经历多了,各方面的经验就逐渐积累增多。花生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漫长的时间,承载了各个时代的人们对它的赞美和寄托。
花生是在明朝传入我国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
看到这里,我又想起来了明嘉靖年举人黄省曾说:“又有皮黄肉白,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日落花生。皆嘉定有之。”
这说明花生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本草求真》:“花生,按书言此香可舒脾,辛可润肺,诚佳品也,然云炒食无害,论亦未周。盖此气味虽纯,既不等于胡桃肉之热,复不类乌芋、菱角之凉,食则清香可爱,适口助茗,最为得宜。第此体润质滑,施于体燥坚实则可,施于体寒湿滞,中气不运,恣啖不休,保无害脾滑肠之弊乎仍当从其体气以为辨别,则得之矣。”所以人们常常一盆花生,一杯老酒,二人坐着把酒言欢,岂不乐哉!
想起来了这个情景,我又把这两颗花生拿出来反复观看。将玉石,特别是和田玉雕刻成花生,同时还雕刻上一些麻麻点点,不正显示出来了匠人的慈爱之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