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杏子成熟的时候,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聚乐堡乡,这里是久负盛名的产杏基地。
认识三妹也是在挨挨挤挤的卖杏摊位边。她给人的印象是真诚朴实,飘逸的秀发,亭亭的身姿,讲着一口标准的本地话。
走进她的杏园,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她的杏以哈密杏为主,黄里透红,红里泛黄,吃上几个,酸甜可口,给人回味。
在当地,以妹为名的人并不多见,她的名字令我好奇。三妹说,她是四川人,80后,二十出头的时候嫁到这里。
这村儿有她的表姐,三妹走亲戚时,表姐给她介绍了个对象。对方家庭不富裕,世代农民。有人提醒三妹,这个男人家里太穷了,脾气又不好,母亲还瘫痪卧床,必须慎重考虑。三妹说,脾气不好,可人家特别孝敬母亲,这种人可靠。得知三妹要嫁到偏远的山西农村,大哥说,嫁那么远,受到欺负咋为你做主呢?三妹说,不怕。之后,三妹义无反顾地来了。
婚后二十多年,三妹与爱人从未红过脸。这,大概就是三妹千里迢迢嫁到这里更钟情于这里的缘由吧。结婚不久,公公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前年,我来村里采摘,顺便走进三妹家里,慈眉善目而瘫痪卧床的婆婆,满脸胡须、憨厚淳朴的公公,两位老人躺在一条大炕上,有说有笑,荡漾着温馨、甜蜜和希望。
两年过去了,今天我特意走进三妹家里,婆婆依旧躺在炕上,公公不见了踪影。三妹说,公公去年去世了。婆婆说,多亏这个儿媳妇……老人家见到我,似乎有许多话要跟我说。
她瘫痪在炕已经二十多年了,大小便都得在炕上解决。然而,屋里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我问三妹,老人长期卧床,没有褥疮吗?三妹说,没有。婆婆说,都是儿媳妇照顾得好。老人接着说,早就不想活了,太拖累孩子们,想用一把药了结了自己。三妹笑着对婆婆说,死了就活不了了。坚持吧,看看未来的社会。三妹转脸对我说,“婆婆多次说不想活了,我总是劝解。”这时,隔壁八十高龄的刘大妈走进屋里,叙说着三妹的孝敬、三妹的善良,说亲生儿女也难做到的事情,三妹都做到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三妹以自己的具体行动作出了反证。
家里的收入,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还是突破了禁忌。除去杏树,三妹还种着几亩田地,有黍子、玉米。收入好的年景也就是七八千元。去年杏的收入五千元,黍子卖了五百元,玉米两千元,总共七千五百元。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爱人在矿上打工的工资,每月大概四千元。三妹婚后生育两儿一女,大儿子在外地上大专,二儿子、女儿在当地上学。三个孩子上学,加上婆婆的药费,负担可想而知。然而,三妹没有忧愁,没有悲伤,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奋斗着,忙完地里的,忙家里的;伺候了婆婆,再照顾孩子。从早到晚,没有闲暇,总是忙碌,满满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