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有一片空地,自院子废弃后便用于种菜,造福了不少家庭的三餐,我家也不例外。每一块小小的菜地里都浸润着母亲辛劳的汗水,凝聚着母亲对家人无尽的疼爱。
“他们又来插牌了。”午后时分,阳光正暖,左邻右舍的村民纷纷出来晒太阳。操着本地话正在拉家常,有说有笑。当他们看到两个人手拿令人生畏的告示牌走向菜园时,气氛骤然紧张。
那告示牌不是别的东西,正是一道菜园“征收令”,限期清除地面上的农作物,这回依旧是三天的期限。因城镇化建设需要,旧院已历经两次危房铲除和土地平整。前两回在轰隆隆的钩机声中推倒危墙,钩走残骸,这回即将开始第三轮清理菜地的工作,这里有着我家的玉米地、菜地。
“白白辛苦咯,再过两三天玉米就得吃了。”上一回清理时逢夏季,母亲辛辛苦苦从家里接自来水,挑到菜地,一瓢一瓢清水浇灌出亭亭玉立的玉米植株。惋惜地望着一地玉米地,她忍痛拔了即将可以采摘的玉米。母亲种的玉米颗粒饱满,像极了小弟弟的牙齿密密麻麻,晶莹剔透,特别细腻软糯香甜。
我出生在玉米的季节,我很喜欢吃玉米,母亲也喜欢。近年来,她每年都会在菜地里种上一两行的玉米。我喜欢拿玉米去分给村上的人们,然后回家转达大家对母亲的夸赞,大家开玩笑说,不拿去“选美”可惜了,别人家种的玉米,尾巴好多都是稀稀拉拉的几颗,即便饱满,也不似母亲种的集美感、口感于一身。母亲种的玉米果实长满尾部,连一条“岔路”都没有,棒头还能骄傲地长出一串褐色的玉米须。
次日清晨,路过邻居家门,突然发现,平日都用来停车的一片地,或是堆着一堆肥沃、稀松的泥土,或是堆出一两行菜地的轮廓,我好奇道“谁动作那么迅速?”邻居愁容满面回答“挑上来整好再种,免得又没有菜吃。”那一刻,我才明白土地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原先只知道早晚有人从大老远处挑水进来淋菜,每当日出日落,夕阳霞光映照在那片河面,山水、菜园和劳作的人们就构成了一幅画,那是我心里的世外桃源。殊不知,在我司空见惯的背后,是她们的“命根子”。尽管院子低矮处那一片菜园被征收了,但只要门前的土地尚存一线空隙,她们是断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力更生的机会。搬泥种菜的方法纷纷被效仿,家门前的空地全被物尽其用。
母亲也开始清理菜地,“你发消息过来,老妈都没得拿手机来看,我一直在这里拔菜呢。”发给她的微信久久才有回复,听罢,脑海里浮现出妈妈躬耕的背影,在骄阳烈日下疲惫拔菜的画面。傍晚,院子下面的那片菜园里聚集菜地的主人,有的在埋头采摘嫩绿的豌豆芽,我路过才从地里抬头起来看一眼,与我打招呼。我问:“摘一天了,摘完没有?”“准备啦”一脸笑容答道后又继续低头了。在菜园不远处,母亲在忙着淋菜。翠绿的莴苣笋乖巧地根植在泥土里,被淋了个透。
从菜园子所得馈赠,都因眼前这位勤劳肯干、任劳任怨的母亲。她脚踏实地、精于细算、勤俭持家。我为母亲感到无比自豪,由衷感慨,父母一辈与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不管未来如何变化,他们深深依恋土地,昔日家门前的菜园子已夷为平地,但哪怕是只剩一亩三分地,母亲依旧会通过勤劳的双手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