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瑶族山村,百余户人家,毗邻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村后有个森林公园,公园中有棵罕见的大樟树。树前是一片一望无垠的肥沃田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相帮扶,处处荡漾着质朴、宽厚与温馨。那个村就是我的故乡——富川新华乡东湾村。村里古朴的传统民俗流传至今,成为人们铭记乡愁的文化符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古朴而独特的瑶族婚俗。
在村里,如果有一户人家的闺女出嫁,全村便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新娘出嫁的前一天,要邀请自己村上的姐妹前来陪伴,俗称“陪娘姐”。新娘到晚上开始哭嫁,其内容主要是回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难舍难分的心情。当晚,新娘家会招来众多的男青年,唱着瑶族特有的谱曲“唻哩香”的歌声去新娘家“趁歌堂”,以表示对新娘的祝贺。这些男青年有本村的,也有邻近村的,若是外村的,他们会在路上就开始唱,直唱到新娘家门口:
俫是月亮连夜走,连夜走来遇天光。
不遇天光月不走,不遇歌堂俫不来。
去到新娘家门口,陪娘姐要与男青年对唱,俗称“拦门歌”,以显示双方歌手的强弱。如果男方唱不过女方,男青年就无法进入新娘家里,也见不到新娘和陪娘姐。男青年进入新娘家后,首先要唱“安家神”“安四邻”,然后再唱“请刘三”“盘古”“茶歌”“烟歌”“拆字歌”等。男青年唱一段,新娘哭一段。男青年唱的内容主要赞扬新娘聪慧能干,孝敬父母,鼓励新娘去到新郎家后好好当儿媳妇,孝敬公婆等。赞扬新娘聪慧能干的歌词大体是:
一岁爷娘生下女,二岁爷娘手上珠。
三岁学行又学走,四岁穿衣一字齐。
五岁提篮去摘菜,六岁养蚕去采桑。
七岁架车学纺棉,八岁纺出小细纱。
九岁穿梭学织布,十岁功夫赛过人。
十一提针学绣线,十二绣出满天花。
十三推梭学织布,十四织出盘龙花。
十五媒人来传信,十六媒人来订亲。
十七接下盐茶酒,十八爷娘办嫁妆。
十九箩满箱又满,二十媒人送上车。
女上车,连箩丝线挂丝车。
手提丝线彩车挂,送姐上车得团圆。
姐侽爷娘本事好,红红火火嫁人们。
样样同姐买得有,出门进屋不求人。
接着,新娘边哭边唱:
哥哥侽呀,出门几时不求人。
姐侽爷娘家贫穷,一样没有到人家。
姐是手长衣袖短,出门九样欠十样。
一样没有难出客,相请哥哥不赞扬。
新娘哭唱一段后,男青年继续唱:
嘱姐去,嘱姐去到乖做人。
劝姐五更早起身,起早三朝顶一工。
劝姐记,劝姐去到早成人。
夫妻二人情性好,三头两年早出身。
行村有伴一齐去,同去同归少挂心。
新娘又边哭边唱:
可惜啊真可惜,可惜爷娘生下女。
若是生下是个仔,免得离家嫁人门。
离别同伴心难过,离别爷娘更是难。
姐妹陪我赶嫁妆,热热闹闹坐歌堂。
今日热闹娘边女,明天热闹媳妇娘。
大嫂陪我到半夜,小妹陪我到天光。
金歌姐妹一堂坐,齐来坐到离家门。
男青年接唱:
教姐不哭也不愁,新郎起有凤凰楼。
落雨不给姐湿脚,天晴不给日晒头。
天冷叫姐坐炉边,热天叫姐坐风头。
新娘又边哭边唱:
感谢了,感谢同伴来关怀。
别了兄弟姐妹义,何时才得会一堂。
就这样一哭一唱,一嘱一劝,气氛十分热闹,直到通宵达旦。当晚,新娘家煮有饭菜,热情地招待趁歌堂的歌伴们。
男青年娶亲办酒又是另一番情景。举行婚宴那天,各家各户的男青年便事先买好纪念品,待晚上去新郎家贺喜,俗称“趁新郎”。过去,贺新郎的纪念品主要是水壶、脸盆、茶杯、镜屏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改送较高档的礼物,如空调、冰箱、电视机等以表示祝贺。到了晚上,村上的男青年,成群结队,一路上燃放烟花爆竹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先是喝油茶,茶喝毕,各人还放三两元或几角钱在碗底,表示感谢。开宴了,新郎新娘每桌都去敬酒,大家互相礼节性讲一些感谢和祝贺的话:“感谢同伴的光临!”“祝你们幸福!”“白头偕老、早生贵子”。大家欢聚一堂,共享欢乐和喜庆。紧接着就是闹洞房,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真可谓:
吉时良辰入洞房,荣华富贵百年长。
今日洞房花烛夜,来年宝宝逗爹娘。
故土瑶乡的另一个习俗至今盛行,那就是“唱少年歌”,也叫“情歌”。男女双方通过一些会期,如庙会、盘王节或其他活动,互相认识后,产生爱慕之心,就互相对歌,一般来说都是男方先邀请女方。男邀女这样唱:
不要紧时不要忙,留俫几 送节娘。
留俫几 送节姐,回家人问好分疏。
女方回应唱:
新做草鞋试穿脚,试试歌声同不同。
若是同时和俫唱,若是不同好收声。
男有情女有意,即便拉开对歌序幕。男继续唱:
石上花,哪才同娘共一家。
哪才同娘共屋住,姐织布来我纺纱。
女回应唱:
月亮出早月凉凉,是妹真心想着郎。
想郎想得心焦焦,郎不想妹妹断肠。
经过多次对歌,男女之间的感情逐渐加深。之后,男方便托媒人拿八字、上门、送日子,直到双方完婚结为伉俪。
当今,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故乡的瑶族婚俗在传承,而且其他民俗也在传承。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真希望大家共同把瑶族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向广大群众展示瑶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展现瑶族同胞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