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根系会分泌酸性物质改良土壤,这让它们能在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环境里绵延百里。或许这就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真正的生命之美,不在于温室中的精致,而在于与天地对话的勇气。
在气势磅礴的云贵高原上,不知何时起,形成了众多山脉。这些山脉如同一条条巨龙延绵在腹地,重峦叠嶂,纵横交错,并在贵州中部汇聚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名唤百里杜鹃。
这里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千姿百态,铺山盖岭、姹紫嫣红,云山幽谷、五彩缤纷,好不热闹。从空中俯瞰,百里杜鹃宛如仙女遗落在群山中的一条彩带,当第一缕朝霞恰好掀开云被时,晨光便顺着山脊流淌而下,漫过层层叠叠的杜鹃林,千万朵花苞在雾霭中次第点亮。
步入百里杜鹃百花坪、画眉岭、览胜峰、马缨林、金坡岭、数花峰、花底岩、落英台、奢香岭、醉九牛、五彩路等地方,随处可见繁花似锦,至于说到杜鹃的花颜,就不胜枚举,如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灰的、绿的……清代诗人屈大均《杜鹃》里描写的“山山红染落花泥”的景象或许也会稍逊一些吧。当然,我较为喜欢蔷薇红的团花杜鹃,乳黄泛白的露珠杜鹃,淡红带紫的迷人杜鹃,浅肉色的皱皮杜鹃,玫瑰色的锦绣杜鹃。
放眼望去,百里杜鹃仿若是被仙女打翻妆奁,胭脂盒倾覆在群山形成,如殷红的马缨杜鹃将整片峭壁染作赤霞,鹅黄的露珠杜鹃在背阴处闪着点点碎金,淡紫的云锦杜鹃与雪白的杜鹃交织而生,成了大地花裙子,枝桠虬结处迸出粉白相间的并蒂花,像是佛陀手里的莲花台。山风掠过花海,浪涌从谷底直漫到天际,空气里浮动着蜜糖般的甜香,每一口呼吸都像饮下新酿的花酒。
山间蜿蜒曲折的小径,两旁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杜鹃花丛。她们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随风起舞,仿佛在向游客们展示着优美的舞姿。偶尔,微风浮起,花瓣轻轻飘落,一场花瓣雨不期而至,让人不禁驻足欣赏,沉醉在这一份美好中。
除了杜鹃花海的绝美景色外,这里还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硝烟散去,但发生在花海的那场战斗,至今仍被本地人传诵。红军士兵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一直鼓舞着百里杜鹃各族儿女不断奋斗、奋进。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创立黔(西)大(定)毕(节)革命根据地,在黄坪花区数花峰半山腰,与敌人发生了战斗,并取得胜利,为红军顺利进行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如今的百里杜鹃红军广场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体由纪念碑雕塑、纪念广场、纪念馆等组成,其中,纪念碑前身为“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原址于1985年修建,碑高3米,长8米,占地100平方米左右,是为纪念当年红军在这里的战斗事迹。同时,这里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如插花节、跳花坡、火把节、彝族年……民族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花海中通往村寨的道路阡陌交错,却早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夜幕降临时,入住金坡乡的彝家客栈,旅客们围着火塘坐下,聊着在百里杜鹃所见所闻,火塘里松柴噼啪作响,相互斟上一杯苦荞茶,入口甘甜,散发着淡淡荞麦香。
旅店的阿婆指着屋檐下垂挂的杜鹃花环说,彝家人相信这些花朵是山神的使者,每年采下初开的花蕾酿酒,平日喝上一杯,能保佑村寨风调雨顺。她取出珍藏的杜鹃花酿,月光照耀下,琥珀色的液体在瓷碗中荡漾,入口的花香、酒香浑然一体,仿若这方世界便是仙境。
临走恰逢彝族插花节,整个山谷变成了歌舞的海洋。姑娘们头戴花冠,小伙子们吹起乐曲,老人们用彝语吟唱着古老的《杜鹃调》。当我接过递来的花环加入转场舞队伍时,突然理解了这片土地的神奇:那些倔强生长在喀斯特地貌上的杜鹃,不正是高原民族精神的写照吗?他们像杜鹃一样在山石中绽放,用绚丽的色彩对抗岁月的荒凉。
回程路上,雨后的山涧腾起薄雾,洗尽铅华的花海呈现出另一种静谧之美。忽然想起某位植物学家说过,杜鹃花根系会分泌酸性物质改良土壤,这让它们能在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环境里绵延百里。或许这就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真正的生命之美,不在于温室中的精致,而在于与天地对话的勇气。当越野车驶出景区大门时,后视镜里的花海依然在群山之间燃烧,像永不熄灭的地火,照亮着每个寻找春天的人。
今年再次听闻,百里杜鹃已是满含花苞,心中“甘之若饴心存向往”之感越发强烈!不如,去看看吧。
宰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