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一块瓦,在我眼里,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当你与一处古建筑相对,细细地打量那座古老的宅院。屋顶上的瓦,似乎是岁月的注脚,写满了时光蕴含的故事。那瓦当上细致地雕刻着一个个看似“凶猛”的小兽。可是,当风吹过来,那排整齐的小兽似乎也在惬意地感受着柔软的春风;当春雨淋漓,瓦当就更有诗意了,它们把雨丝凝成小小的雨珠、雨帘,再顺着瓦当流下来,那种深藏在中国人内心的浪漫情感,就充分地表达出来。此时,你仿佛穿越了千年,身着裙带飘飘的衣裳,吟着唐诗宋词,进入一种缓慢而诗意的意境中,恍然间,瓦当像是一本厚厚的书,你轻轻地翻开那泛黄的书页,那其中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落寞,寂寥与哀伤。
于是你想,这瓦必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当你行遍世界,走过了市井繁华,却突然会被一片灰瓦所打动。瓦是诗意的。春光里,瓦似乎也是灵动的,它明眸中闪动着春光。瓦片的缝隙中,也有一点点新绿。它们与阳光嬉戏,在光影中,把自己的影子映在红墙上,它们微妙地互动着,于是一片瓦,在你的眼中,有了思想,有了灵魂,有了诗意。
屋檐上的瓦片,一片叠一片,整齐地摆放在屋顶。花儿飘落,也会轻轻地落在屋檐的瓦顶上,如果你沿着楼梯上行,会近距离观察到瓦片,那瓦片上的痕迹清晰可见。当你轻轻地抚摸那些历经了岁月的瓦当时,你的心会瞬间柔软下来。这片瓦,不知道已经在这里停留了多少年,有多少人曾经如我这样,深情地凝望过它。它似乎吸收了大地的精华,安静地置于一隅,一任时光如梭。瓦,其实也不寂寞。因为有鸟儿会在上面落脚,叽叽喳喳地播报春天的讯息;还有淘气的小猫爬上瓦当,看大树叶子在努力地萌芽……
瓦,是有记忆的。它记忆着当年古院落的繁华,记忆着在这古宅里出生的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笑闹。随着日复一日地更迭,它看着他们长大,再离开家,走向遥远的地方。人们在内心柔软的地方,会记着一片瓦,因为,瓦下曾有一个家。
于是,这片灰瓦就有了更多的故事。小时候,我们喜欢打羽毛球,而那球似乎总是不听话,偏偏喜欢飞到灰瓦上面去。哥哥就会支起长长的木梯子,我们像只小猴子般灵巧地攀爬上去。夏天暴雨的时候,我们喜欢坐在瓦片的屋檐下,静静地看着雨水如线般滴落,落在院子里。最有趣的是冬天,一串串冰凌会垂下来,当太阳出来,就会闪闪发光。每每这个时候,妈妈叫我们吃饭的声音就会温柔地响起,爸爸会乐呵呵地走出来。那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在,那份团圆的美好,如今却再也找不见。
普通人家的瓦,定不会如皇家是黄色的琉璃,灿若云霞。它们看上去呈灰黑色,貌不惊人,平平凡凡,它们把最深厚的情感,随着时光缓缓地酝酿,悄悄地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一种牵挂和依赖。
作家苏童曾描述家里的瓦:“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瓦,是诗意的,是深沉的,是厚重的,亦是充满了情感的……
刘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