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桥的故事,是土地、食物与人文交织的诗篇,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事物,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成为我们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与归属感的精神寄托。
当朋友极力推荐我去桐城博物馆时,我却沿着南大街那条小河,一步步走进了四水桥。
四水桥位于桐城昌平路一处洼地旁,其侧有一条水河,河水清澈得仿佛能洞悉每个途经者心底的秘密。我站在河边,心头涌起莫名的恍惚,眼前那些青黑色的低矮老房,与墙根蜿蜒的小河,构成了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桐城的土地,一切既陌生,又新鲜。然而,眼前水和房子间那种没有距离的亲近感,自然唤醒我记忆深处的某些片段。在这一刻,青瓦白墙枕水而立的格局,让人想起桐城派文人笔下“屋舍参差烟水阔”的旧时江南。
我的惊喜,从那一棵高大的树开始。它枝繁叶茂,阳光下,枝丫温柔地投影在一座平房的南墙上,像是在用它的语言,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当我越过这些光影,青黑的墙与透亮的水成为背景,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种颜色:碧绿。一眼望不到边的水芹菜田,以它充盈、丰沛的姿态,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或许是因为有冬日作底,日趋萧瑟的大地衬托出这片水芹菜的鲜活。此刻,我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种颜色,都显得苍白,它们汇集一起,如同一个沉醉于此的匠人,绿得纯粹,绿得深沉,让我无法不喜形于色,甚至想要随着这绿意翩翩起舞,抑或是放声歌唱。
望着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水芹菜田,我的思绪不禁飘远。对于在湘中乡村长大的我来说,水芹菜并不陌生。在我的记忆里,春季的田野边,随手就能薅起一把鲜嫩的水芹菜。后来,我进了省城,每次走进菜场,总会下意识地将它装进菜篮;而春季走进餐馆,水芹菜更是必点的一道菜。有一年春季,一个北方的朋友来长沙,我特意点了水芹菜炒腊肉。朋友一边吃一边说,味道真好,让人忍不住想吞下舌头。这话自然夸张了,但你若是春季来湖南,却没有吃过水芹菜炒腊肉这道菜,自然是一种遗憾。因为在湖南,水芹菜只在春季短暂地出现,其他季节里,即便你走进餐馆想要品尝这道美味,服务员也会微笑着告诉你:“水芹菜过季了,这道菜下架了。”然而,在这里,在桐城四水桥,水芹菜却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存在。它不仅成为一年四季可以享用的美味,更是创造了一年能出产五到六茬的奇迹。
我好奇地走上田埂,主动和正在田里移栽水芹菜的阿婆攀谈。阿婆已经78岁了,但她头发黑亮,身姿矫健,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长者。在这里,仿佛连时间都失去了意义,人和水芹菜一样,打破了惯常的四季更迭,以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延续着生命。
阿婆告诉我,这片水芹菜园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四水桥一带的野芹经世代农人驯化培育,逐渐褪去野性,成为根似龙须、茎如玉簪的珍品。据《桐城耆旧录》载,康熙年间芹农遇大旱,宁用陶瓮存泉浇灌亦不弃田,瓦瓮至今仍埋在田埂之下。三百年来,水芹菜一直在这里静静地生长着,也见证了四水桥的沧桑变迁。如今,这原本寻常的水芹菜,因四水桥水土的雕琢,化作桐城人舌尖上的骄傲,更成为一方水土的鲜活代言。
望着阿婆在田间忙活,动作轻盈,丝毫无迟暮之态,我不禁寻思,这或许与她常年食用水芹有关。在四水桥,芹根煎水是代代相传的降压秘方,菜农们常将根须赠予寻医问药者。这里沙石层渗出的泉水,仿佛把药性也沁入了水芹的茎叶。
正想着,只见阿婆弯腰掐下一株“白老”,芽黄茎白的嫩茎在阳光下透亮如琥珀。“这是冬春之交的宝贝,做春卷馅儿能鲜掉眉毛哩!”她笑着说。在桐城,旧时婚宴席上,这道菜是压轴的主味;如今更随物流远赴上海、内蒙古,成为游子乡愁的慰藉。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这桐城的水芹菜,为何能四季常青,翠绿如新呢?想来,清初龙眠河改道留下的沙壤土与汩汩泉眼,为水芹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大自然赐予了桐城四水桥的独特与鲜活。这片芹田的馈赠不仅滋养了桐城人的餐桌,更在2021年以“兰香浓郁、脆嫩甘甜”的独特品质,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成为安徽蔬菜类中唯一的“地理名片”。
冬日萧瑟中,眼前的芹田展现着独特的生命力。根茎白似雪,芽尖黄似金,叶片在泉水的润泽下泛着翡翠般的光。这是龙眠河沙壤层与山泉共同谱写的生命诗行。
走出芹田,昌平街的喧嚣扑面而来,街对面正好有本地特色餐馆,此时正是午餐时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点上了那道让我心心念念的水芹菜。当那盘翠绿欲滴、清香扑鼻的水芹菜端上桌时,我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春天,回到了那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田野边,看到父辈们为了生计而辗转于田地的身影。
而这一刻的我,在心中庆幸来了四水桥——三百年前,这里曾是龙眠河的旧河道,泥沙沉积成沃土;三百年后,游客因六尺巷的盛名而来,却为一盘清炒水芹驻足。在品味这盘水芹菜时,每一口鲜嫩的口感都裹挟着土地的馈赠,更让我思索这片土地传承的意义。我看到的那个在芹菜田里忙活的年近八十的阿婆,她身上呈现出对生命的热情,与这片土地蕴藏的活力,或许这才是四水桥吸引我不远千里来看它的理由。这活力不仅体现在水芹菜的四季生长,更在于当地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没有因时代变迁而摒弃这份独特的农耕文化,反而让其在岁月中愈发醇厚。
我不禁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地方愈发珍贵。四水桥的故事,是土地、食物与人文交织的诗篇,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事物,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成为我们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与归属感的精神寄托。未来,这片土地或许还会经历无数变迁,但只要水芹菜依旧在这片沙壤土中茁壮成长,只要阿婆们的笑容依旧灿烂,四水桥的故事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吸引着更多像我这样渴望探寻生活本真的人前来。
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