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是竹根上长出来的嫩芽,一年四季皆有,春笋的滋味最佳。春笋虽略带苦涩,但草木香突出。与冬笋相比,春天的笋洁白如玉、脆嫩鲜美,丰富的口味层次无可替代。
春雷一响,春雨一落,大量的春笋便从土里冒出来了。有人将春笋形容为“大力士”,因为在春雨的滋润下,春笋迅速地破土而出,力量似乎无可阻挡。宋代诗人范成大在诗作《春日田园杂兴》中便写道:“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春天化“荒畦”为“绿秀”,连邻家的笋也从墙下长到自家院子里来了,可见春笋确实拥有巨大的力量。
春笋从立春开始孕育,在春雨的润泽下集中破土而出。小时候住在农村,春雨连绵,淅淅沥沥地下上一夜,清晨醒来,屋后的竹林里便冒出了遍地的新笋。
背上竹篓或是带上簸箕,走进弥漫着薄薄雾气的竹林,吸足了水气的竹叶青翠欲滴。笋一般长在成年竹子周围,枝叶越茂盛翠绿的竹子,生出的笋质量越高。
雨后的泥土会变得更加松软。刚冒头的春笋最是鲜嫩,所以挖笋时看到地面微微隆起的地方,底下很可能就藏有新笋。挖笋时,要用锄头将笋周围的土轻轻刨开,直到看见它的根部,再将它整个挖起。而那些已经从土里冒出了头的春笋则已“过期”,口感往往老而硬。
挖笋很有讲究,不可伤及成年竹子的根,对于一些长势良好的春笋则应该保留,以免影响竹子的产量。将笋挖出后,还要把土填回,确保竹子正常生长,来年还能再发春笋。
伴随着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满载而归的我便能尝到这个季节里最好的时蔬。春笋是“平易近人”的,它的食用方法很多,烧、炒、煮、煨、炖皆成佳肴,而我的外婆最喜欢白灼。
白灼很简单,把笋的老根部分去掉,剥去笋壳,洗净切好,烧一锅水,把笋煮熟了,沥干水分装盘,直接蘸酱油吃。外婆说,这样的春笋味道才是最纯正的,又鲜又嫩!不过,我小时候不喜欢这种简单的做法,觉得白灼春笋略带涩味,而且过于清淡,实在没什么滋味。
那时,我觉得用油、糖、生抽一起焖出来的春笋才够味,如果加上几片腊肉可谓锦上添花。用春笋炒五花肉则更让我觉得满足,退而求其次也要加个鸡蛋炒才够味。这样炒出来的春笋,吃上一口,只觉得满嘴留香,根本停不下来。
春笋除了鲜吃外,还可以腌成酸笋。酸笋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只要切成薄片,放进干净密封的清水坛子里浸泡半个月就能吃了。而且,泡笋的水是不用更换的。因此,酸笋算得上是酸味腌菜当中最容易制作的。
酸笋以酸味为主,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味道,螺蛳粉中的酸臭味就是酸笋的味道。但这种特殊的酸臭味就如同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起来却极香,让人欲罢不能。
酸笋既可作为主菜,也可用来当炒菜的辅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开胃。记得《红楼梦》第八回当中提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喝了酒之后,宝玉又喝了两碗“酸笋鸡皮汤”,之后又吃了半碗碧粳粥,胃口真是好得不得了。整个《红楼梦》中,贾宝玉胃口如此好的情况实在不多见。
除了酸笋开胃外,吃春笋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竹笋“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吃竹笋不仅可以开胃健脾、促进消化,还能开膈消痰,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增强免疫力,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宝藏菜肴,难怪古人将其称为“蔬中佳珍”。
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春笋》中写道:“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春笋在我国南方是随处可见的,它不像冬笋般贵气,它随春风而发,象征着希望与活力。春笋的滋味,也让春意更浓。
如今春回大地,又到了吃春笋的时节。不过,我的口味已经变得清淡了。同样是外婆做的白灼春笋,没有太多的调料,小时候的我不喜欢吃,现在长大了,却很爱吃。
或许,只有这种最清淡的做法才能突出春笋的滋味,也最符合春天的味道吧!怪不得苏轼在词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那份清淡的欢愉,让人觉得温暖而幸福。
邱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