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钟山县,有一种独特的美食,两头尖细中间肥大,形状酷似饺子,当地称之为“大肚粑”。刚来到钟山那会,朋友带我去过节,吃饭前端上两个大“饺子”,我咬一口,满嘴流油,很是尴尬,后来就一直不爱吃。
直到最近两年,每次过节我都要吃上两个大肚粑,那才叫把节过到心坎上。因为钟山的村子过节,大肚粑是必备食物,吃着吃着就习惯了,并喜爱上这种馅香皮糯的美食。
大肚粑以糯米为原料,馅心可做成鲜肉菜类、香甜糖类、时令菜素食类等。将糯米洗净浸透,配以鲜嫩石榴叶或冬青叶打粉,用开水将粉揉成团,再分成小团,将小团捏成凹状,放入馅料后将其边缘对半捏合,似“大饺子”的形状。锅中烧开水,将大肚粑放入水煮,5分钟后煮熟即可盛出,配上热汤即可食用。大肚粑入口滑润清香,嚼之韧性尤佳,咬破皮之后,里面的菜馅更是美味可口,是桂东的一大美食。
宋朝诗人陆游在《对食戏作》诗中写道:“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讲述了馄饨的模样不能捏出五种形状来。这样的大肚粑虽然有些类似矮胖肥圆的“土包子”,但是大肚里的内容却很丰富。春天里的笋干、豆腐干、腐竹、木耳剁成颗粒状混合在一起,往铁锅里翻炒断生,用勺子舀进大肚粑那平整摊开的糯米皮,指尖飞快地将两头收拢捏紧,就像把整个春天酿进馅心里,咬一口,满嘴飘溢着春天的鲜香。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我都是大学同学小陆家必到的客人。约三五好友,谈笑风生进屋落座。一碗冒着热气的大肚粑就端上桌。同学逗我说:“以前你不是不吃吗?今天怎么吃得一个都不剩?”我说:“那都是过去了,现在给我十个都吃得完,而且还要打包。”果然,我回家的时候,同学的母亲就给我打包了几个。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广西的盛大节日。家家户户都做糍粑,大街上满是糍粑飘香的浓郁味道。有一年“三月三”我值班,没有时间做节日美食,一日三餐都是在外面应付。傍晚回到家时,发现门把手上挂了一袋东西,打开一看是六个大肚粑。手机里一翻,才知道是对门的唐姐做了大肚粑送给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回家,就挂在了门把手上,并发信息来叮嘱我一定要当晚煮才新鲜,特意放了我最爱吃的豆腐干。
入夜,吃着大肚粑,看着窗外,已是月华如洗,一弯新月挂柳梢。凉月满天的春夜,洒下清辉,透过窗棂,屋子生起凉意,心里却被这溢满浓情的大肚粑暖着。我知道,这碗大肚粑的馅心里包裹的不仅是春天的味道,更是融进了邻里间那丝丝缕缕的关爱。在岁月翩跹的时光流转中,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还有那份浓浓的“门把手”上的深情厚谊。
班忠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