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昭平,是一个被竹林环绕的小县城。无论是郊外公路还是山间小道,都能看到竹的身影。其实不用刻意去找,你抬眼一看,到处都是竹。看那绵绵青山、滔滔江水,青山上面是竹,江水岸边也是竹。就连我居住的小村庄里,都布满了竹的身影。小村庄四面环山,山间松林草木繁多,竹子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农家来说,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
春日,竹笋开始生长,母亲常常在春夏交替之时去竹林里挖笋,挖好的笋焯过水后可以清炒、切成段后做笋酿、切成薄片晒成笋干……母亲有着自己独特的晒制方法,每次都能将笋干保留住很好的成色,就连收笋干的老板看了都忍不住称赞连连。
夏日,祖父将一条又一条笔直匀称的竹子往家里带,将竹子剖削成竹篾,再编制成各种各样的盛器。看祖父的手在竹篾间灵活地穿梭,一个箩筐渐渐显出了原型。不只是箩筐,背篓、簸箕、竹筛等,对祖父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待竹制品做好,寻得空闲时,祖父便将做好的竹制品拿到集市上售卖。漫漫夏日,祖父在编制竹制品中打磨了时光,沉淀了岁月。
待到冬日,进入竹园中,细细挑选其间碗口大小、长得笔直匀称的竹。砍下后带回家,根据竹子的结构一节一节地砍下,用刷子刷去竹子表面的浮毛和竹刺,洗干净后放入今年新出的大米和陈年的腊肉,或许还会加上鲜嫩的豌豆和香甜的玉米粒,放在锅里焖煮。等到锅盖打开,竹子的清香会涌到四面八方。竹筒饭是什么味道的呢?我从未知晓,毕竟,我只远远看过邻家婶娘这么做过。但我想,它一定是非常美味可口的。幼时家贫,父母忙着生计,这种精细的吃法我是没有尝试过的。如今长大了,我也未曾品尝过竹筒饭。我固执地认为,记忆中的竹筒饭才是最美味的,即使我从未品尝过。
风吹竹林,沙沙作响,竹制品随处可见。抬眼一看,菜园里绿意葱茏,竹制的篱笆婉拒了横冲直撞的走地鸡;江边流水潺潺,老人躺在竹筏上怡然自得地打起了鼾,当鱼线在江面画起了圆圈,他又极快地抬起竹竿,竹竿的尾部咬着巴掌大的鱼,鱼尾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还有三两小孩,在山间取来大小合适的竹,吵嚷间一个“噼啪筒”就做好了,山野田间都飘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儿童的嬉笑打闹间,我又看见了远去的童年。
吴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