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微信朋友圈,看到同事发了几个词:感动!感动!!感动!!!我先是给同事点赞,接着在评论区问道:“何事让你如此感动?”同事很快作了回复:“今天送母亲回乡下,刚回到城里的家,母亲就打来电话:‘你放在沙发旁的那件黄色外套,洗之前记得掏一下衣兜。’我奔向沙发,从外套鼓胀胀的衣兜里掏出包得严严实实的一千元。母亲七十岁了,哥哥姐姐生活好,平时给点钱给母亲,而母亲总是记挂着生活拮据的我,经常往我衣兜里塞一些。”
我顿时泪奔,有关衣兜的点滴往事涌上心头。
小时候,最喜欢掏母亲的衣兜。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经历了稀饭当镜照,煤油灯下写作业的历史,也有过几个人晚上挤在一起孖铺的往昔,而最难以忘掉的,则是母亲的衣兜。那时,母亲在公社的麻绳厂工作,每月回来一次。回到家的母亲,总会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一些惊喜:一颗糖果、一小块饼干,有时是几个在路上采摘的野果。每当母亲笑吟吟地看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这些还带着她体温的零食时,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总会露出难得的笑容。小时候母亲的衣兜,是我们甜蜜的代名词。
长大后,母亲总是悄悄地往我的衣兜里塞钱。我初中到十多里路的公社中学念书。每到星期天下午回学校时,除了该带的东西外,母亲总是往我的衣兜塞上几毛钱。我知道家里困难,用来装钱的瓦罐常常不超过三元钱。因此,我会在母亲离开后悄悄把钱放回瓦罐里。母亲知道后,又从瓦罐里掏出几毛钱,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听说学校饭堂有两毛钱一份的肉菜,你一周加一两次菜,补补身体。”后来才知道,这几毛钱是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到山上筢落叶卖给邻村砖瓦厂赚的。
我师范毕业后外出工作,最初每月工资40多元,扣除必要的开销,我把剩下的钱如数交给母亲,但母亲总在我回校前,悄悄往我的衣兜里塞上几块钱。后来我结婚生子,回家时给母亲钱,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塞回我衣兜。有一年端午节,母亲进城给孙子送粽子,她回程前我塞给她500元钱。母亲说:“我不缺钱,你在城里花销大,你把小日子过好了,比给我十万百万都要强。”
看到母亲接过我的钱,放进衣兜,我满心欢喜。但母亲离开不久,她的电话就打进来了:“我在你的蓝色外套衣兜里放了500块钱,你记得拿好,以免穿出外面时不小心弄掉。”我赶紧翻出外套,果然在衣兜里找到了我给母亲的那500块钱。我责怪母亲又把钱塞回给我,母亲解释说:“我有钱,你媳妇你姐经常给我钱,我一个人在农村花费少。你要还房贷还车贷,当面还给你你肯定不要,只能把钱藏在衣兜里。”
如今,母亲坟头上的草已黄绿了二十多次,每次清明回乡下扫墓,我都会想起母亲的衣兜和衣兜有关的往事。
杜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