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我在广东两阳中学读高中,三年艰苦的求学之路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老家在离学校50里远的山村里,在当时,能考上一中、两中读高中,意味着离上大学更近了一步,在村里是件很光荣的事。但这三年的费用,对当时的我家来说,毫无疑问是笔大消费。当时村里有许多同学考上高中,都因为负担不起学费而不得不放弃。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因为村里重男轻女的观念深入人心,邻居就曾对我父母讲:“一个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干吗?回家帮忙种田算了,迟早要嫁人的。”
我们家里兄弟姐妹六个,排行老三的我以及后面的弟妹都还在读书,仅靠父母种田那点收入,怎能支持我读完三年高中?何况考上大学又是一笔大支出。与其到时无法供给读大学,倒不如现在不读高中,省下一笔钱不说,早点打工还可赚钱帮补家用。我因此整天胡思乱想愁眉紧锁。我实在太想读高中考大学了,我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想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困在山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劳碌还吃不饱穿不暖。父母见我整天关在房间不出门,怕我想不开做傻事,于是商量着,决定家里不管多么困难都要供我读完高中,以后再作打算。
我心中的石头终于掉下了,我眼含热泪,激动地说着:“爸爸,妈妈,就当是向你们借钱读书,以后我工作了会加倍还的,我会好好报答你们的!”父母见我开心的样子,也只好苦笑着,因为他们知道,以后生活的担子更重了。
从村里到镇上8里路,可搭班车(当时不叫公共汽车)为了省钱,我三年都坚持骑单车回校,有时星期天帮家里干完农活,四点多吃过饭便骑着单车搭上一个月的大米出发。那时候两中在髻山脚下,从家里返校要经过很多山路,当时的公路也都是泥路,一坡接着一坡,其中有段坡度很高的路,叫“顶心岗”,在坡下几十米处就要开始加速蹬,有时无力冲上坡顶,只好中途下车推车。24公里的路程,我就这样靠着自行车一圈圈去丈量。
我把三年的所有支出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至今保存完好。我仍清楚地记得,1987年高一第一学期学费是75元,三年所有费用共1922元。当时自己从家里带一个月的米来交给饭堂,然后再交柴费,买饭票,每个月从家里带5元或10元。就这小小5元,父母都要想方设法才能筹集到,卖100斤山草才3元,卖薯苗,卖甘蔗,农闲时到砖窑挑砖,能想到的赚钱的苦活,他们都去做了。
三年来,每个月看见最后一张饭票,我便面露愁容,不知该如何向父母开口要下个月的伙食费。我在学校里不敢多花一分钱,能吃饱饭就行,渴了就喝开水。家里富裕的同学每晚都会从南门囗出去附近的店子买糖水,买零食,周末还去城里玩。而我能省则省,一心只读圣贤书。课余时间登上髻山顶,望着城南那无边无际的田野,心境便豁然开朗,只要能实现心中的梦想,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经过三年苦读,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感恩父母当年的支持,也感谢当时上进努力不言放弃的自己。妈妈现在逢人就会说,幸好当时支持女儿读书,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也会加倍报答我的父母。
回忆当年的艰苦求学路,想想现在的青年学子,在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下,不是应该更加自强,不负韶华吗?
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