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执意要回村建房,大家不解。孩子们长大了,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样,在各个城市成家立业安居,大家常年在外,为什么还要回村建房呢?在村里有间香火屋就好了,且在城镇里建好十几年的房子离村才五六公里,回村也方便。村里人少,买个菜都很不方便,谁还会回村里住呢?而且在农村建房子的费用也不菲,如今人工贵,水泥钢筋砖头等材料也贵,不如将旧屋修整一下,改造一下算了,现在很多网红拍出来的旧居改造视频可以参考一下啊。
可父亲说,旧屋漏水了,平时回村做社或过年时带子孙儿媳妇回来祭拜祖先和神灵,老屋连个洗手间都没有;还说村里陆续建好了好多小洋楼小别墅,老屋周边都是充满活力的新房,就用他存了十几年的退休金来重建旧屋吧。
父亲一心要做的事情,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好随他。
老屋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瓦房。那时,父亲是个刚刚退伍的小青年,骑着凤凰单车到各个村去搞建设,邻村一个专门负责把各种政策编成本地话快板的宣传员,常坐他的顺风车,一来二去,男的觉得女的白皙丰腴能干,女的觉得男的帅气有担当成分好,两人就结婚了。奶奶给父亲分了一些番薯干和几个箩筐,他们就搬出来住,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棚。婚后一个月,母亲的弟弟妹妹几个开始烧窑,制红砖。父亲的弟弟妹妹、堂哥堂弟则过来帮忙挖地基,砌墙,一年的时间,他们就搬进村里屈指可数的红砖瓦房了。
一晃40年过去,父亲从一个人见人爱的后生仔,变成了七旬老头。父亲母亲的兄弟姐妹也大都六七十了,这次建房,谁来帮他呢?父亲没有想那么多,择好良辰吉日,就开始大展拳脚了。短短几天,父亲拍视频的功夫大涨,每天在微信上汇报工地的进展,孩子们偶尔联系一下买材料,堂哥堂弟几家人则帮忙联系本地口碑最好的师傅。大家出钱出力,父亲忙前忙后给师傅们递烟、递茶、取快递、打电话沟通,有时也吵几句,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工地上守着。因为建房,父亲的下一代和他兄弟的下一代联系紧密了许多,我们大都在外工作,过年也是各自回城镇的家,回村也只是完成一些习俗上的仪式,这次,我们跟堂亲走得很近,很明显感受到一大家族的齐心协力。
房子建好后,大家聚在一起,舅舅小姨他们回顾为我们老屋烧窑制红砖的历史,堂哥堂弟回顾为我们新房建工搬材料的曾经。大家一起喝酒,一起聊天,聊起各家初春点豆(种花生)时,整个家族出动,直到大家都种好花生。水稻种植也是一大家族隆重参与,包括从刚会走路的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老者。
谢过了亲人,父亲说,你们不在乡村长大,乡土情结薄弱,但这里是我们的根,你们的爷爷奶奶就在不远处守护着我们,村里的亲人用淳朴的感情接纳我们,我要建好房子,就是想让我的子孙多点回来,让我的子孙多点乡土情结,多点人情味,无论是40年前建瓦房,还是今年建小洋楼,只要大家的心在一起,所有美好的想象都会变成现实。
周映